艾滋病健康教育应用在农民工中的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对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将100名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调查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采取多种手段普及艾滋病有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后,100名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P值小于0.05。结论:向农民工普及艾滋病有关知识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降低患病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农民工;价值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318-02 前言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1],具有传染性,调查发现[2],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方法等知识了解较浅,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农民工是社会上人口流动量最大的人群[3],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机会较少,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患病率相对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对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价值,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100名农民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包括64名男性农民工和36名女性农民工,年龄最大46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34.25±5.12)岁。 1.2 方法
健康教育途径包括举办讲座、一对一指导、发放宣传手册和光盘、利用微信或QQ建立交流平台等,定时推送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在疾病宣教过程中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传播途径、临床治疗方案、预后等。在健康教育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民工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着重讲解大部分农民工都不太了解的内容。和农民工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其日常生活喜好,指出不良的生活行为,在饮食方面指导农民工要按时用餐,在性行为方面要保证卫生良好,鼓励农民工提出内心疑问,做好及时解答的准备。 1.3 观察指标
在健康教育前后向农民工发放自制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调查表,表中均为判断题,判断内容包括:①打喷嚏或咳嗽不会传播艾滋病;②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③输血时携带艾滋病病毒会传播艾滋病;④和艾滋病患者共餐不会传播艾滋病;⑤和艾滋病患者性交会传播艾滋病;⑥目前尚未研制出艾滋病的治愈方法;⑦艾滋病属于传染病。回答正确表示对该项知识知晓,反之为不知晓,统计两组的知晓率。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百分之百。 1.4 数据处理
将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表示,卡方检验)投入SPSS 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健康教育后,100名农民工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值<0.05。
3.讨论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HIV感染后,开始的数年到十余年可无任何临床症状[4],一旦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虽然全世界的医学研究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还没研制出特效药[5],也还没有可用于防治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好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近年农民工涌入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加,且农民工正逐渐以年轻化的趋势在发展,中青年农民工处于性旺盛的阶段,加上工地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常出现居无定所的情况,日常卫生习惯较差。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外界知识的途径较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不深,因此是艾滋病的高感人群,为了降低全国总体的艾滋病发病率,对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艾滋病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提高农民工对疾病的了解深度,普及疾病的症状、传播方式、治疗手段等内容,能够帮助农民工自主判断疾病的发生状况,同时避免被他人传播。专人讲座、宣传手册、口头宣教、光盘等是较为常见的宣教方式,调查发现[6],农民工比较容易接受和较为满意给予光盘的宣教途径,能够提高农民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疾病的预防能力。
表1中数据所示,100名农民工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其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值<0.05。
由此可知,对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赵春岭,许双喜,李立.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136-137.
[2]何林.中国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3(8):585-589.
[3]杨忠翠,吴玉琼,罗玲.两种不同模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6(3):217-217.
[4]胡丽萍.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910-1911.
[5]王俊.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5):316-318.
[6]黄永红.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作用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