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综述
陈雪凯
【摘 要】【摘要】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即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消化内科门诊的一种多见常发生疾病,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所发表的研究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011)01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UND)也被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临床治疗中比较多见的组症候群症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有不适或疼痛感,餐后感觉饱胀、腹胀,有早饱现象,嗳气、厌食症状,恶心呕吐,反胃等。如果出现上面所说的症状而且持续3个月以上,通过胃镜、B超、钡餐造影检测而且经过化验证实,并无器质性病变情况,此时可以确诊是FD症状。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内科患者中约有2%~3%的患者为FD,是胃肠病所有患者的20%~30%。国内有报道显示,大约有18.9%正常人群出现FD,是消化内科所有患者的40%,比国外所报道的患者比例略低。本文经过统计分析综述近些年以来FD的治疗研究进展情况[1-2]现总结如下。
1 消化不良分类及定义
消化不良按发病原因分成器质性消化不良(OD)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两种。OD发病原因明确,通常因为胃、肠道疾病所引发,也和肝、胆、胰系统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他系统出现疾病也有可能引发此症状,例如肾脏功
能不全等。FD病症没有较为显著的发病原因, 因此在进行内镜检查和生化检测的时候都不会有异常征兆。FD类属于胃肠功能性疾病当中一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按照其临床表现通常分成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以及上腹痛综合征(EPS)两种。在对功能性胃肠疾病进行诊断时,通常都会参照2006年推出的罗马Ⅲ标准,在此标准当中,消化不良有着较为严格的定义,其起源是胃十二指肠区域内一种或是一组症状,其比较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主要是上腹部疼痛、餐后出现饱胀现象,早饱感觉,上腹部有胀气、烧灼感,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嗳气共8种,对于每一种都有较为严格界定。FD诊断时,西医将胃、食管、十二指肠、肝脏等器质性疾病,全身性、药物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症状予以排除。FD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并没有异常发现[3-7]。
2 FD西医学治疗
胃十二指肠病(FGD)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有研究发现以安慰剂予以治疗其见效率达到10%~70%。所以在药物选用时,需要尽可能防止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在,在治疗FD时,除了需要养成较好的生活方式,还应该禁用烟、酒,避免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在给予心理干预外,主要治疗方法是将Hp根除、使用控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并应用能够增加胃肠动力的药物,但是在其治疗中总体效果并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所以,在进行FD治疗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相当重要的,需要对整体效果进行综合性考虑。 2.1 Hp根除
患有FD的病人施与Hp根除法进行治疗,是如今治疗FD方法中研究比较多的领域。而且通过很多研究资料表明,FD患者有20%~60%Hp呈现阳性,Hp
根除有很多的治疗研究方案, 虽然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大部分都支持FD患者可以实施Hp根除法进行治疗。Moayyedi等在研究当中对17个随机试验组与18个对照验证组(三联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显示FD患者在Hp阳性状态下通过根除Hp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罗马Ⅲ标准则认为,采用Hp根除治疗方法对于部分患者在合并Hp感染症状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实施Hp根除治疗前,必须对患者利益及风险性进行评估。通过资料统计分析证明,对于FD患者来讲,采用根除Hp治疗方法能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其他药物使用量,缩减治疗费用,而且能够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有效改善,避免发生消化性溃疡,减少胃癌发生概率,使得成本与效益达到较高的融合点[6-8]。 2.2 促进胃肠动力药
主要治疗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常应用多潘立酮等药物。Amarapurkar 等研究发现,应用伊托必利治疗效果高于莫沙必利,耐受性好。莫沙必利疗效优于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已少用。 2.3 抑制胃酸分泌药
此类药物主要应用在上腹部疼痛、上腹部出现灼热感的FD患者中,药物通常有H2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一般所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与西米替丁,此三类药物可以服用同等剂量,但是在胃酸分泌抑制应用中其效果存在递减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在胃酸分泌的抑制方面,效果要比H2受体拮抗剂好,van Rensburg等人研究419例溃疡样消化不良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与安慰剂进行对比,在通过28d泮托拉唑治疗后,发现泮托拉唑能够有效缓解腹痛,而且疗效要比安慰剂组更为明显[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