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聚丙烯酰胺投量(%),一般采用污泥干重的0.09%~0.2%; b——溶液池药剂浓度(%),一般采用1%~2%; n——溶液灌个数。
设计中取a=0.2%,b=1%,n=2,每日配制一次设计中取
采用JY-II型玻璃钢溶药罐,外形尺寸1350*1350*2200,有效容积0.7m3,搅拌机功率0.37kW。
② 溶液灌
聚丙烯酰胺溶解困难,水解时间较长(8~48h),设计中以聚丙烯酰胺水解时间24h计,需设同样规格的溶药罐2个,起到溶药、贮液的作用。
③ 加药泵
采用四台耐腐蚀加药泵,溶药罐、溶液灌各设2台,型号为50PWF,电机功率1.1kW。
4)空气净化装置
污泥脱水过程中有臭味产生,设计中采用木屑和生物炭滤床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净化。采用三组空气净化器,在每台带式压滤机上部设集气罩,由通风机将臭气送至净化器。
3.6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3.6.1 平面布置原则
1、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土地并便于管理;
2、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尽可能按流程顺序布置,以避免管线迂回,同时应
充分利用地形以减少土方量;
3、经常有人工作的地方如办公、化验等用房应布置在夏季主导风的上风向,在北方地区也应考虑朝阳,设绿化带与工作区隔开;
4、污泥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单独的组合,以备安全,并方便管理; 5、变电所的位置应设在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高压线应避免在厂内架空敷设;
6、污水厂应设置超越管以便在发生事故时,使污水能超越一部分或全部构筑物,进入下一级构筑物或事故溢流管;
7、污水和污泥管道应尽可能考虑重力自流;
8、在布置总图时,应考虑安排充分的绿化地带,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9、总图布置应考虑远近期结合,有条件时可按远景规划水量布置,将处理构筑物分为若干系列分期建设。
10、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4.0~6.0m,双车道为8.0~10.0m,并应有回车道;
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3)通向高架构筑物的扶梯倾角一般宜采用30°,不宜大于45°; 4)车道、通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要求,并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
1、工艺流程布置
工艺流程布置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面积和地形,采用直线型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生产联络管线短,水头损失小,管理方便,且有利于日后扩建。
构筑物平面布置
按照功能,将污水处理厂布置分成三个区域:
1)污水处理区,由各项污水处理设施组成,呈直线型布置。包括:污水总泵站、格栅间、旋流式沉砂池、氧化沟、辐流沉淀池、消毒池、计量堰。
2)污泥处理区,位于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由污泥处理构筑物组成,呈直线型布置。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井、污泥脱水机房。
3)生活区,该区是将办公楼、宿舍等建筑物组合的一个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2、污水厂管线布置
污水厂管线布置主要有以下管线的布置: 1)污水厂工艺管道
污水经总泵站提升后,按照处理工艺经处理构筑物后排入水体。 2)污泥工艺管道
污泥主要是剩余污泥,按照工艺处理后运出厂外。 3)厂区排水管道
厂区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构筑物上清液和溢流管、构筑物放空管、各建筑物的排水管、厂区雨水管。对于雨水管,水质能达到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而构筑物上清液和溢流管与构筑物放空管及各建筑物的排水管,这些污水的污染物浓
度很高,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设计中把它们收集后接入泵前集水池继续进行处理。
3、厂区道路布置 1)主厂道路布置
由厂外道路与厂内办公楼连接的带路为主厂道路,道宽10.0m,设双侧1.5m的人行道,并植树绿化。
2)车行道布置
厂区内各主要构(建)筑物布置车行道,道宽10.0m呈环状布置。 3)步行道布置
对于无物品、器材运输的建筑物,设步行道与主厂道或车行道相连。 4、厂区绿化布置
在厂区的一些地方进行绿化。
3.7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3.7.1 高程布置原则
1、保证污水在各构筑物之间顺利自流。
2、认真计算管道沿程损失、局部损失,各处理构筑物、计量设备及联络管渠的水头损失;最大时流量、雨天流量和事故时流量的增加,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还应考虑当某座构筑物停止运行时,与其并联运行的其余构筑物及有关的连接管渠能通过全部流量。
3、考虑远期发展,水量增加的预留水头。
4、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5、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最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并酌加扩建时的备用水头。
6、设置终点泵站的污水厂,水力计算常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防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自由流出。二泵站需要的扬程较小,运行费用较低。但同时应考虑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难。
7、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该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要提升的污泥量。
8、协调好高程布置与平面布置的关系,做到既减少占地,又有利于污水、污泥输送,并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3.7.2 高程布置计算
见附表一、二、三、四
3.8主要设计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李圭白,张杰主编,《水质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