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踝关节局部解剖 1.1 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远端关节面穹窿部、外踝与距骨组成。主要包括距骨体马鞍形顶与胫骨远端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和下胫腓间的关节,另外距骨体两侧的关节面还与相应的、外踝构成关节。胫骨远端关节面外侧宽,侧略窄,后侧比前侧略低。外侧面为凹面,与腓骨相关节,有前后结节,前结节为下胫腓前韧带止点,后结节为下胫腓后韧带止点。胫骨远端侧面向下方延伸至踝,踝由前后丘组成,前丘较大,后丘较小,且该处有向下走行的斜沟,有胫后肌腱。距骨体几乎均被软骨覆盖,前宽后窄,外侧前后径比侧长,容纳于外踝所形成的踝穴中。踝关节背伸活动时,距骨体外旋,其前部进入踝穴,同时,腓骨外旋、后外侧移动以适应距骨的运动。而在踝关节跖屈活动时,距骨体旋后部进入踝穴。
1.2 韧带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主要包括下胫腓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系统三个部分。下胫腓复合体将胫腓骨远端紧密相连,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下胫腓前韧带,连接胫骨前结节与外踝;②下胫腓后韧带,连接胫骨后结节与外踝;③骨间韧带,连接腓骨和胫骨,向上与小腿骨间膜相延续。从坚强程度来说,骨间韧带最为强韧,下胫腓后韧带次之,而下胫腓前韧带最为薄弱。故下胫腓联合后方的损伤多表现为胫骨后结节的撕脱骨折,而前方的损伤通常为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
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组成。距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前
Word 文档
.
缘,止于距骨颈。当踝跖屈时,距腓前韧带是防止距骨向前移位的主要结构。该韧带最为薄弱,踝翻时常易伤及。跟腓韧带呈椭圆形,扁平,较距腓前韧带强,起于外踝尖端,止于跟骨外侧面,是踝部唯一的关节囊外韧带,踝背伸时能稳定踝关节和距下关节,抵抗翻。距腓后韧带更为强韧,起于外踝侧,向后附着于距骨后部的外侧结节,近水平位走行,能防止距骨旋后半脱位(图1)。
图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浅层起自踝前丘和后丘的前部,止于足舟骨、距骨颈、载距突侧缘和距骨后方,其中胫跟部较为强韧,能对抗跟骨外翻。深层短而粗,起自踝前后丘之间,止于距骨的侧面,能限制距骨侧向移位且能对抗距骨外旋应力(图2)。
Word 文档
.
图2 踝关节侧副韧带
1.3 肌腱及神经血管
踝关节周围有13条肌腱、2组主要的神经血管束。肌腱分为前侧组、后侧组、外侧组和侧组。前方的肌腱和神经血管自外向包括:第三腓骨肌、趾长伸肌腱、腓深神经和足背动静脉、长伸肌腱、胫前肌腱。后方的主要包括跟腱、跖肌肌腱。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大隐静脉、隐神经、胫后肌肌腱、趾长屈肌、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长屈肌腱。外侧包括腓骨长短肌腱、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2 踝关节骨折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骨折分型
踝关节骨折分型常用AODanis-Weber分型和Lauge-Hansen分型。Danis-Weber分型基于腓骨骨折线和下胫腓联合的位置关系,将踝关节骨折分为3型和相应亚型。A型:下胫腓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A1:单纯腓骨骨折,A2:合并踝损伤,A3:合并后侧骨折。B型:下胫腓联合平面腓骨骨折;B1:单纯腓骨骨折,B2:合并侧损伤,B3:合并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C型:下胫腓联合平面以上腓骨骨折;C1:单纯腓骨干骨折,C2:复合性腓骨干骨折,C3:近端腓骨骨折(图3)。
图3 Danis-Weber分型
Lauge-Hansen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外力作用的方向以及不同的创伤病
Word 文档
.
理改变主要分为旋后-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图4)。
图4 Lauge-Hansen分型
A.旋后收型(Ⅰ: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形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Ⅱ:踝垂直骨折);B.旋后外旋型(Ⅰ:下胫腓前韧带断裂,Ⅱ:腓骨远端螺旋斜形骨折,Ⅲ: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Ⅳ: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C.旋前外展型(Ⅰ: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Ⅱ: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Ⅲ: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D.旋前外旋型(Ⅰ: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Ⅱ:下胫腓前韧带断裂,Ⅲ: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Ⅳ:后胫腓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
虽然两种分型系统都很常用,但也都不完美。AO分型对手术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Lauge-Hansen分型主要基于踝关节的间接损伤机制,常用来指导骨折的闭合复位。此外,根据骨折稳定性的不同,踝关节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是指踝关节骨折移位尚不足以造成踝关节功能长期的损害和正常生理承受应力能力的损害。侧结构(踝和三角韧带)是否受损常常是决定骨折稳定与否的关键。
Word 文档
.
2.2 临床表现和诊断
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接诊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机制,并重点检查患处的皮肤和血运情况。踝关节骨折的X线检查应包括3个方面:前后位、侧位、旋20°的前后位(踝穴位),检查围应包括膝关节以防止漏诊腓骨头骨折。当骨折较粉碎或合并有后踝骨折时,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骨块的大小和准确位置。MRI在观察有无踝关节隐性骨折和韧带损伤方面有一定价值。
3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3.1 非手术治疗
稳定性骨折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如石膏、支具等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6~8周,但在早期,每隔1~2周应复查X线片,如发现骨折移位应及时处理。
3.2 手术治疗 3.2.1 手术适应证
如果踝关节骨折后不能得到稳定的解剖复位,则考虑行切开复位固定。
3.2.2 手术时机及术前处理
闭合性骨折的固定手术应在伤后6~8h进行,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软组织水肿,查体时可见小腿正常皮纹消失,表皮发亮,甚至出现力性水疱。此时应延迟手术至伤后1~2周,皮肤重新出现皱褶等消肿迹象时。如果不能立即行手术治疗,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