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1℃时,甲、乙的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
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3.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50℃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溶液 B.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C.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A、50℃时,A的溶解度是80g,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溶液的质量
=40g+50g=90g,不是100g溶液,故A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B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加水的方法,故C错误;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B的溶解度变大,无溶质析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
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是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4.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
A.500mL 【答案】A 【解析】
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 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
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B.1.19g/cm3
C.36.5
D.37%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7.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可用于冷敷的是 A.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错。 B、氢氧化钠溶水时放出热量;故错。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对。 D、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故错。 故选C。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18.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在饮料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他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 C、食盐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D、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 故选:A。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100%?40%,故选项错误;
40g+100g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故选C。
20.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Ⅱ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 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