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张文显 法理学 第四版 全书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总的立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2.中央立法的原则:最高性原则、统揽大局原则、模范立法原则。 3.地方立法的原则:

1需要和可能实行立法相结合 ○

2本地立法特色和国家立法大局相结合 ○

3自主立法和执行立法、补充立法和先行立法相结合原则。 ○ 二、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宪法原则

(2)法治原则:1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应有法的依据2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有利于立法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保障人的各项基本权利3关于立法方面的法,在立法活动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权威

(3)民主原则:1主体广泛性2内容人民性3过程程序民主性,群众参与,能表达自己意愿

(4)科学原则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执法;司法。 第一节 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一)概念: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二)守法的要素

1、主体: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

在我国:(1)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2)公民,(3)在我国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范围:守法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种类。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在我国是各种制定法

二、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1、守法是法的要求

2、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3、守法是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 4、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5、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6、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三、守法的条件

1、主观条件: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政治意识、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文化教育程度都对其守法产生影响

2、客观条件: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法制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国际形势、科技发展都会对守法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节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一)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执法是法的实施和实现的最主要途径。 (二)特征

(1)执法主体特定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法律或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 (2)执法内容广泛性 (3)执法活动单方性 (4)执法行为主动性 (5)执法权行使优益性 二、执法类别

1、行政机关的执法:政府的执法;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2、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一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执法;企事业组织的执法;基层民众自治组织。

3、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三、执法的原则

(1)合法性(2)合理性(3)效率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一)概念: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司法的特征:

(1)专属性: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我国,司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程序性:审判活动要遵循三大诉讼法。

(3)专业性:需要很丰富的法律知识,以及司法实践经验。 (4)权威性: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二、司法体系

(一)概念:由国家宪法规定的享有国家司法权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即司法主体所构成的体系。 (二)构成: 1、人民法院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2)专门人民法院(3)最高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1)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2)专门人民检察院(3)最高人民检察院

三、司法的原则

(1)司法法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司法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司法权独立行使

(4)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

(5)司法公正——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

第十八章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所组成的自治性职业共同体。

1法律职业的技能以系统的法学理论或法律学问为基础,特征:并不间断地培训、学习和进取

2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传承着一种职业伦理,从而维系着这个团体的成员,维护着这个团体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3法律共同体成员专职从事法律活动,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或自治性 4加入法律职业共同体必将受到认真考查,获得许可证,得到头衔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

一、法律职业的语言:具有理性化、专业化的特点;交流与转化两大功能 二、法律职业的思维:重视程序、优先考虑程序的思维习惯; 严谨和守成的思维特点;尊宗逻辑、克制情感的思维特点 三、法律职业的知识 四、法律职业的技术

五、法律职业伦理 是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将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和事 第三节 法律职业制度 一、法律教育制度

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 1没有法律教育就没有法律职业

2法律教育训练了法律职业特殊的职业素养 3法律职业一定程度上引导法律教育的方向 4法律职业能够促进法律教育 二、法律职业考试与培训制度 三、法律职业任职制度 四、法律职业待遇制度 五、法律职业机构

第十九章

第一节法律方法概说 一、法律方法的概念

(一)概念: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二)特点:(1)专业性(2)法律性(3)实践性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

(1)法律推理:法律人将形式推理运用于处理案件过程的思维形式。 (2)法律发现:法律人寻找和确定所要适用的法律规定的过程。

(3)法律解释:法律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含义所做的进一步说明。

(4)法律论证:通过提出一定根据和理由来证明某种立法意见、法律表述、法律陈述、法律决定的正确性和正当性。 第二节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是指在缺乏适合于案件的唯一法律规则时,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又称实质推理。

二、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演绎推理: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三段式,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法庭认定的案件事实是小前提。

(2)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是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则

(3)类比推理:在法律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情况下,比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的推理形式。 其特点是:

①寻找相似性,在两个行为或现象之间寻找相似性, ②需要一定的想象和猜测,

③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接近性,但未必具有唯一正确性。

三、辩证推理:又称实质推理,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

(易考)适用条件:

(1)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对如何处理存在两种对立理由 (2)法律规定模糊,据同一规定可提出两种对立处理意见 (3)法律规定本身矛盾,存在两种对立规定

(4)法律有规定,但不适应新情况,即合法与合理的冲突 第三节法律解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一)A概念:是指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含义所作的说明。 B特点:

1主体:享有法定法律解释权的人或组织 2对象: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领域:在法的实施中进行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解释才能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准则 (2)法律是相对稳定的,只有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人的能力有限,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法律才能趋于完善 (三)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 1.立法解释

A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B广义:所有依法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

①全国人大常委对宪法的解释 ②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人大常委

立法解释包括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

事前解释:指为预防法律、法规在实施时发生疑问而预先在法律、法规中对有关条款和概念术语加以解释

事后解释:指法律、法规在实施中发生疑问时,由制定法律、法规的机关进行的解释 2.行政解释: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

情况:①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法律应用 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地方性法规法律应用

3.司法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包括:①审判解释: ②检察解释:

③审判、检察联合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要求:①应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越权解释 ②低位阶不得抵触高位阶

③对法律概念和规则的解释与法律原则必须保持一致 (2)合理性原则

要求:①符合社会现实和社会公理 ②坚持尊重公序良俗

③顺应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尊重科学 ④以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为指导

张文显 法理学 第四版 全书整理

1.总的立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2.中央立法的原则:最高性原则、统揽大局原则、模范立法原则。3.地方立法的原则:1需要和可能实行立法相结合○2本地立法特色和国家立法大局相结合○3自主立法和执行立法、补充立法和先行立法相结合原则。○二、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0mf7v4bd371qy5cnm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