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2002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卷
单项选择
1. 异相睡眠脑电活动相当于( D )
A.慢波四期 B.慢波三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一期 2.( B )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 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3.当人们闭幕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的脑电图多以( C )次/秒为主 A。0.3——5 B。4——7 C。8——13 D。14——30 4.( B )是神经递质。
A。 核糖核酸B。胆碱类C。三磷酸腺苷D。脱氧核糖核酸 5.猫的( C )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A.。间脑 B。去大脑皮层 C。孤立脑 D。孤立头---无影响 6.双侧或右侧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 D )失认证。 A联想性 B统觉性 C颜色性
D面孔(双侧或右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熟人面孔失认;两侧枕或右侧顶叶---陌生人面孔失认)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振幅 B频率 C频谱 D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 A )70-90毫伏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9.与图形和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V1(简单视感觉) B。V2 C。V3 D。V4(颜色)
10.视网膜上的( D )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编码 A视杆 B视椎 C水平 D神经节
11.词聋患者大多数是( C )皮层受损所致。
A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右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音乐) C左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D两侧颞叶的41区 12.神经原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A幅值增高,频率不变(级量反应) B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13.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A瞬时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顺行性遗忘(内侧颞叶损伤) D反应性遗忘 14.艾森克认为反射能力弱这多为A
A外向人格,神经质维度较高 B外,低 C内,高 D内,低 15.内侧膝状体是( A )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听觉 B视觉(外侧膝状体) C躯体觉 D嗅觉 16.( B )是表述记忆
A联想性记忆 B情景性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17.美国心理学家卡侬,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C )理论 A情绪激活学说(林斯莱) B情绪动力定性学说(巴甫洛夫) C情绪丘脑学说 D情绪边缘学说(帕帕兹)
18.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核是( A )中枢
A雌性性行为 B雄性性行为 C饥饿(下丘脑外侧区) D饱食(下丘脑穹窿及旁室核)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19.静止性阵颤是(D )损伤所致
A小脑(意向性阵颤)B锥体系C前庭核 D锥体外系
20.中国学者早在30年代研究的与情绪生理机制有关的标本是(A) A怒叫反应B假怒反应C自我刺激反应D神经盲 多选
1.(AC)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分化抑制 2.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BC(AD—嗅觉)
A.杏仁核B.孤束核C前岛叶.D.前梨状区 3.( CD)学习模式是非联想式学习。 A.印记式B.认知C.习惯化D.敏感化 4.(ABC)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胼胝体下回B.海马结构C.小丘脑乳头体D.桥脑被盖(若是“中脑被盖”可选) 5.长时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ABCD)
A. 生物化学B.长时程增强效应C.三突触回路D.脑细胞与突触的变化 填空题
1.考察人脑两半球言语听觉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为( 双耳分听 ) 2.颞下回远离枕叶部分与( 三维物体 )的认知学习有关。
3.对于情绪性攻击而言,杏仁核发生( 兴奋性 )的调节作用。
4.联络皮层中的( 多模式感知 )细胞,能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5.进些年在心理学中出现了智力结构的新概念,将智力分为(晶态智力 )和(液态智力) 6.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是一个神经元的(“全”或“无”)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7.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的证明(寄存/存储)信息过程和(提取/回忆)信息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名词解释 1.皮电反应 2.逆信使 3.超柱 4.内隐记忆 5.单突触反射 简答题
1.论述巴甫洛夫朝向反射理论。
2.眼睛的随意运动有那些方式?在视觉中有什么意义?
3.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者受损后各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论述
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何种功能有关?用什么实验怎样证明?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浙江省2009年1月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是心理学各种理论问题的基石,也是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之一的是( ) A.生理心理问题 B.心身关系问题 C.教育与心理问题 D.心理与发展问题 2.各类认知实验范式中,令被试选择注意的刺激称为( ) A.分心项目 B.干扰项目 C.靶子 D.目标
3.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是( )
A.新皮层 B.古皮层 C.髓质 D.中央皮层
4.眼的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于两种生理机制,眼的折光成像机制与( ) A.光的传播机制 B.光感受机制C.视锥细胞的工作机制 D.棒体细胞的工作机制 5.调节反射是指视轴、___________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 ) A.眼帘 B.眼球 C.晶体曲率 D.视细胞感光性
6.面孔认知的拓扑编码规律是在下列哪个研究中发现的?( ) A.正常脸与重组脸 B.熟悉脸与陌生脸C.面孔旋转 D.正位脸与倒置脸 7.MBD的中文名称为( )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C.轻度脑功能失调 D.注意缺陷症 8.桑戴克提出的学习类型是( )
A.顿悟学习 B.错误式学习C.条件反射学习 D.操作式学习 9.人类大脑皮层的80%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 )
A.前额叶联络皮层 B.后额叶联络皮层C.颞顶区联络皮层 D.枕区联络皮层 10.是运动功能的低级中枢,实现着最基本的反射活动的是( ) A.神经肌肉装置 B.脊髓 C.脑锥体系 D.锥体外系 11.首先提出气质概念的学者是( ) A.帕拉图 B.苏格拉底 C.希波克拉特 D.德谟克利特 12.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的是(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外侧区C.上丘脑腹内侧核 D.上丘脑外侧区
13.葡萄糖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有一定的作用,它是随___________运行的。(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4.作为本能(武汉自考)的行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性两形核C.脊髓腰段 D.颞叶皮层 15.在体内环境平衡与情绪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下丘脑 B.颞叶皮层 C.边缘系统 D.海马 16.血清素或狂乱素就是(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17.绝大多数横纹肌的一端或两端都通过___________固定在骨骼上。( ) A.肌腱 B.肌纤维 C.睫状肌 D.外直肌
18.在维持适度肌张力,姿势和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锥体系 B.锥体内系 C.锥体外系 D.外锥体系
精彩文档
) 实用标准文案
19.古代希腊学者认为体内液体的混合以黑胆汁占优势者,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0.研究表明,男人脑的白质和灰质的比率明显___________女人。( )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微细结构,由突触前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2.视网膜上有两类光感受细胞,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知觉信息在脑内流程的延迟分为三种不同的性质:向前信息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美国学者肯特尔总结出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5.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___________和31对___________组成。
6.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将注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___________阶段与___________阶段。 7.语言与意识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复合体。
8.大多数动物以___________逃避为主要防御行为模式;但刺猬,龟等动物则以___________逃避为主要防御行为模式。
9.下丘脑受着高级中枢的双重调节作用,既有___________调节又有___________调节。 10.智力结构的新概念中,___________是人们知识与经验的结晶产物,___________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神经递质 2.统觉性失认症 3.朝向反应 4.联想式学习 5.异相睡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人类视觉系统是怎样对视觉刺激进行加工与编码的? 2.学习的脑机制的理论有哪些?
3.关于言语知觉机制的听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 论述记忆的痕迹理论。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浙江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内的负电位迅速消失时,细胞膜首先出现的过程是()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2.1861年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的学者是() A.维尔尼克 B.布罗卡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3.神经元对刺激强度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时的规律是() A.级量反应 B.全或无 C.阶段性级量反应 D.级量全或无
4.在各种感觉系统中,研究最有成效,积累的科学事实和理论最丰富的是() A.视觉的研究 B.听觉的研究 C.味觉的研究 D.嗅觉的研究
5.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的关系成() A.线性 B.多项式 C.对数 D.指数
6.在正常脸与重组脸的研究中,发现了面孔认知的() A.心理旋转效应 B.拓扑编码规律 C.大脑网络的发现 D.倒置脸效应
7.生理心理学家认为朝向反应最稳定的重要生理指标是() A.脑电图 B.脑电波 C.皮肤电反应 D.呼吸系统的反应
8.发现或把握外界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也是经验获得和积累的过程的是() A.记忆 B.思维 C.学习 D.观察
9.帕帕兹与麦克莱恩提出了情绪的()
A.边缘系统学说 B.丘脑学说 C.动力定型学说 D.生理心理学说
10.斯金纳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________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
则。()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尝试与错误 11.个体间生理差异中最显著的表现是() A.性格 B.性别 C.气质 D.能力
12.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值升高的现象称为() A.敏感化 B.习惯化 C.条件化 D.非条件化
13.工作记忆由三个部分组成:视觉扫描器,听觉环路与() A.大脑皮层 B.中枢执行器 C.海马结构 D.丘脑前核 14.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是()
A.多导生理仪 B.EOG描记术 C.神经肌肉装置 D.双重分离技术与双重任务法 15.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
A.感觉性失语症 B.运动性失语症 C.传导性失语症 D.皮层间失语症
16.猴的________受损,既表现出认知障碍,也表现出许多情感活动的变化。() A.下丘脑 B.颞叶皮层 C.边缘系统 D.海马 17.内生性情感障碍包括了()
A.躁狂症与抑郁症 B.焦虑症与抑郁症 C.躁狂症与强迫症 D.焦虑症与神经衰弱症 18.横纹肌又称为()
A.骨骼肌 B.平滑肌 C.睫状肌 D.外直肌
19.希波克拉特认为体内液体的混合以黄胆汁占优势者,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精彩文档
生理心理学自考试的题目02-07,部分带选择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