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一注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内部资料考前复习资料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域的负荷特性时,应分别统计特别重要负荷,一、二、三级负荷的数量和。

7、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A以上者,应以高压方式供电;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A以下者,应以低压方式供电,特殊情况也可以高压方式供电。

8、配变电所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层,但不宜设置在最底层。配变电所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层时,应根据环境要求加设机械通风、去湿

设备或空气调节设备。

9、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为0.4kV时,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预装式变电所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A。 10、变压器室、配电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1、民用建筑中配变电所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低压配电室与其他场所毗邻

时,门的耐火等级应按两者中耐火等级高的确定。

12、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并应装锁。相邻配电室之间设门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 13、装有六氟化硫(SF6)设备的配电装置的房间,其排风系统应考虑有底部排风口。 14、发电机组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⑴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①为保证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用电时;

②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但从市电取得第二电源有困难或技术经济不合理时。

⑵机组宜靠近一级负荷或配变电所设置。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于建筑物的首层、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当

布置在地下层时,应有通风、防潮、机组的排烟、消声和减振等措施并满足环保要求。

⑶发电机间、控制室及配电室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15、高压单回路放射式

此方式一般用于配电给二、三级负荷或专用设备,但对二级负荷供电时,尽量要有备用电源,如另有独立备用电源时,则可供电给一级负荷。

16、⑴单回路树干式

一般用于三级负荷,每条线路装接的变压器约5台以内,总容量不超过2000kVA。 ⑵单侧供电双回路树干式

供电可靠性稍低于双回路放射式,但投资少,一般用于二、三级负荷,当供电电源可靠时,也可供电给一级负荷。 17、单侧供电环式(开环)

用于对二、三级负荷供电,一般两回路电源同时工作开环运行,也可一用一备开环运行,供电可靠性较高,电力线路检修时可切换电源,故障时可切换故障点,但保护装置和整定配合都比较复杂。 18、低压放射式

⑴配电线路故障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高,配电设备集中,检修比较方便。 ⑵系统灵活性较差,消耗有色金属较多。

⑶一般用于容量大、负荷集中或重要的用电设备,需要集中连锁启动、停车的设备,有腐蚀性介质和爆炸危险等场所不宜将配电及保护

启动设备放在现场者。 19、低压树干式

系统灵活性好,消耗有色金属较少,干线故障时影响范围大,一般用于用电设备布置比较均匀,容量不大,又无特殊要求的场所。 20、低压链式

用于远离配电屏而彼此相距又较近的不重要的小容量用电设备。链接的设备一般不超过5台,总容量不超过10kW。 21、低压环式

两回电源同时工作开环运行,供电可靠性较高,运行灵活,故障时可切除故障点。

22、在多层建筑物内,由总配电箱至楼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或分区树干式配电。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用电设备,应从

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楼层配电箱至用户配电箱应采用放射式配电。在高层建筑物内,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由楼层配电间或竖井内配电箱至用户配电箱的配电,应采取放射式配电;对部分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用电设备,应从变电所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

23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导管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

24、导线与地面的距离,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线路通 过地区 居民区 非居民区 交通困难地区 25、电缆线路 ⑴埋地敷设:沿同一路径敷设,6根及以下且现场有条件时,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北京地区为0.7m,其他非寒冷地区,敷设的深度

高 压 6.5m 5.5m 4.5m 线 路 电 压 低 压 6.0m 5.0m 4.0m

21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不应小于0.7m。

⑵电缆沟敷设:沿同一路径敷设,18根以下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 ⑶电缆隧道敷设:沿同一路径敷设多于18根时,宜采用电缆隧道敷设。 ⑷排管内敷设

26、直敷布线在室内敷设时,电线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部分应穿导管保护。 27、穿导管的绝缘电线(两根除外),其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导管内截面积的40%。 28、除下列情况外,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宜穿于同一根金属导管内: ①标称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②同一设备或同一联动系统设备的主回路和无电磁兼容要求的控制回路; ③同一照明灯具的几个回路。

29、当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当有困难时,也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的净距宜符合

下列规定:

①当电线管路平行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净距不宜小于200mm;当电线管路平行敷设在热水管上面时,净距不宜小于300mm;交叉

敷设时,净距不宜小于100mm;

②当电线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净距不宜小于500mm.当电线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上面时,净距不宜小于1000mm;交叉敷设时,净

距不宜小于300mm。

③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当蒸汽管有保温措施时,电线管与蒸汽管间的净距可减至200mm。 ④电线管与其他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100m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50mm。

30、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外皮至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上下分别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并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

在寒冷地区,电缆宜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伤。

31、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及配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此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应装锁。 32、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①电缆排管内敷设方式宜用于电缆根数不超过12根,不宜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的地段。

②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③电缆排管管孔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应根据发展预留备用管孔。备用管孔不宜小于实际需要管孔数的10%。 33、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 34、工作区亮度分布

作业亮度和环境亮度不宜过于悬殊,以免使视觉容易疲劳。从视觉舒适的角度要求,环境亮度最好低于作业面亮度。只有工作性质要求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周围时,才可采用环境亮度较高的照明。环境亮度最好不低于作业亮度的1/3。

35、照度均匀度

⑴是规定工作面(参考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值。 ⑵普通工作场所内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⑶局部照明与一般照明共用时,工作面上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工作面总照度值的1/3~1/5,且不宜低于50 lx。交通区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照度的1/3。

⑷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可低于作业面照度,但不低于下表的数值。

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 工作面照度(lx) ≥750 500 300 ≤200 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lx) 500 300 200 与作业面照度相同 36、热辐射光源主要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将高熔点、低挥发性的灯丝加热到白炽程度而发出可见光。如白炽灯、卤钨灯等。

37、根据光通量在空间上、下半球的分布情况,灯具主要分为直射型灯具、半直射型灯具、漫射型灯具、半反射型灯具、反射型灯具等。 38、白炽灯是最重要的热辐射光源。灯丝具有电阻特性,冷电阻小,启动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12~16倍,能瞬间起燃,迅速加热,灯丝具有热惰性,能频繁开关,显色指数高,有良好的调光性能,防止电磁波干扰,光效低寿命短(平均1000h)。主要用于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

39、卤钨灯也是热辐射光源,具有体积小的特点,成本低,灯泡小而坚,充气压力高,灯丝蒸发慢,寿命长。安装质量要求高,不能和易燃物靠近,耐振性差,不适于振动场所。

40、荧光灯是充以低汽压汞蒸气的一种气体放电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色好、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和寿命长的优点。有功功率因数,具有频闪效应。广泛使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照明设计中。

22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41、钠灯的光效高、寿命长,光色柔和,体积小,透雾性强,辨色能力差,色温低。广泛使用于公路、街道、车站、住宅区、商业中心、货场、矿区等辨色要求不高的高大空间。

42、金属卤化物灯的光效高,显色性好,色温高,寿命长,用于体育场(馆)、广场、街道、大型建筑物、展览馆等。

43、室内照明应采用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在有特殊要求不宜使用气体放电光源的场所,可选用卤钨灯或普通白炽灯光源。 44、有显色性要求的室内场所不宜选用汞灯、钠灯等作为主要照明光源。

45、当照度低于100 1x时,宜采用色温较低的光源;当照度为100~10001x时,宜采用中色温光源;当电气照明需要同天然采光结合时,宜选用光源色温在4500~6000K的荧光灯或其他气体放电光源。

46、对于需要进行彩色新闻摄影和电视转播的场所,室内光源的色温宜为2800~3500K,色温偏差不应大于150K;室外或有天然采光的室内的光源色温宜为4500~6500K,色温偏差不应大于500K。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不应低于65,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大于80。

47、照度计算的方法 ⑴逐点照度计算法

是照度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常用它验算工作点的照度。它的特点是准确度高,可以计算出任何点上的照度。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局部照明、采用反射光灯具的照明、特殊倾斜面上的照明和其他需要准确计算照度的场合。

⑵光通利用系数法

是根据房屋的空间系数等因素,利用多次相互反射的理论,求得灯具的利用系数,计算出要达到平均照度值所需要的灯具数的计算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大量的反映各种不同情况的系数图表,因此比较复杂。

光通利用系数法适用于均匀布置灯具的一般照明。此法可进行平均照度的计算和确定照明灯具的数量以及光源的功率等。

⑶单位容量法

单位容量计算法适用于均匀的一般照明计算;一般民用建筑和生活福利设施及环境反射条件较好的小型生产房间,可利用此法计算,生产厂房可利用此法估算。

48、接闪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金属屋面、突出屋面的金属烟囱等。接闪器总是高出被保护物的,是与雷电流直接接触的导体。

⑴避雷针是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其突出屋面部分均应处于该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一般采用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做成。当针长1m以下,圆钢直径为12mm,钢管直径取20mm;当针长1~2m,圆钢直径取16mm,钢管直径为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避雷针针顶端形状可做成尖形、圆形或扁形。

⑵避雷带是对建筑物雷击机率高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的一种接闪装置,避雷网适用于屋顶面积较大、坡度不大、又没有高耸的突出部分的高层建筑的屋面保护。

避雷带和避雷网分明装和暗装两种,暗装时采用8mm的圆钢或截面12mm×4mm的扁钢。为避免接闪部位的振动力,宜将带或网从屋面支起10~20cm,支撑点间距取1~1.5m。暗装时可利用建筑构件内不小于直径3mm的钢筋,所用的钢筋应焊成一体。

⑶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所有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 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

49、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当采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8mm。当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对于装设在烟囱上的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且厚度不应小于4mm。 50、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应将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作为一组引下线; ②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51、垂直埋设的接地极,宜采用圆钢、钢管、角钢等。水平埋设的接地极宜采用扁钢、圆钢等。垂直接地体的长宜为2.5m。垂直接地极间的距离及水平接地极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场所限制时可减小。

5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⑴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⑵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⑶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⑴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

⑶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

⑷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⑸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⑹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23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5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⑵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⑶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⑷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05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⑸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25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⑹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⑺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⑻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55、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5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①建筑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②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5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差不多,只是屋面网格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5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类同,只是屋面网格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当建筑物高于60m时,应采取相应的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的措施,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59、火灾探测器选择的相关规定

⑴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火灾探测器。

⑵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⑶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⑷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宜增设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⑸对使用、生产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⑹应根据保护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燃烧材料的分析,以及火灾探测器的类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等选择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火灾探测器。

⑺同一探测区域内设置多个火灾探测器时,可选择具有复合判断火灾功能的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 60、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①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商场、列车载客车厢等。 ②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 ③楼梯、走道、电梯机房、车库等。 ④书库、档案库等。

61、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①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

②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③低温场所。

④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⑤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 ⑥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62、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②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mm~600mm

时,应按本规范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数量。

③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④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24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6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64、探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顶部,探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

被保护空间的下部,探测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时,可燃气体探测器可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中间部位或顶部。

65、电信间

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

66、缆线布放在管与线槽内的管径与截面利用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缆线做不同的选择。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

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光缆时,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布放缆线在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25

2020年一注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内部资料考前复习资料 - 图文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域的负荷特性时,应分别统计特别重要负荷,一、二、三级负荷的数量和。7、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A以上者,应以高压方式供电;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A以下者,应以低压方式供电,特殊情况也可以高压方式供电。8、配变电所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层,但不宜设置在最底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awbo4s6it5nd0e7n2yj9vfqx3d4wu015x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