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

焦作市地方传统戏剧资源丰富、源远流长,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商朝,明清以来,焦作市的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豫剧、怀梆、曲剧、怀越调、花鼓戏、二夹弦等剧种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戏剧面临巨大冲击,许多民间艺人年龄过大,很多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民间戏剧艺术,焦作市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对传统戏剧进行保护,开展了稀有剧种的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传统剧目复排、宣传展示等保护传承工作,使我市稀有剧种的存续状况逐步改善,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焦作市传统戏剧资源概况

焦作市传统戏剧资源遍布辖区6县(市)5城区,共拥有焦作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分别为沁阳市怀梆、武陟县二股弦,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分别为温县怀梆、武陟县东路怀梆、修武县特色怀剧、孟州市河阳花鼓戏、武陟县四股弦、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辫戏、沁阳市两家闲戏、博爱县清化二夹弦,焦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分别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怀梆、南张怀梆、宁郭怀梆、博爱县清化怀梆、沁阳市小蛮戏、博爱县大辫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怀庆皮黄、武陟县寨上曲剧。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焦作(怀川)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朴素情感,承载着中华人民的文明基因,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二、焦作市传统戏剧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焦作市稀有剧种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为贯彻落实党

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局,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抢救保护省内稀有剧种的具体行动。根据《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焦作市文旅部门按照河南省文旅厅统一部署,专门召集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稀有剧种保护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省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关于稀有剧种保护抢救工程的文件精神,针对本辖区稀有剧种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进度,确定抢救工程的搜集整理、剧目复排、录制等具体工作内容。还要求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上报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工作,对此项工作及时进行检查、督导。

(二)推进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基地、传习所的认定为使更多传统戏剧被有效保护,近两年焦作市加大了对传统戏剧的挖掘、整理、保护的力度,对价值重大、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逐步列入我市县级以上名录进行重点保护。目前,省级以上稀有剧种项目都已得到了中央及省级专项补助经费的支持,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各剧种资料的搜集整理、演出服装道具的购置、理论调研、传承培训等方面,为剧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命名了一批市级稀有剧种非遗传承基地:武陟县乔庙乡冯丈村、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沁阳市紫陵镇宋寨村、沁阳市民众怀梆剧团,传习所: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戏传习所、修武崔庄特色怀剧文化中心、温县三家村怀梆传习所、武陟东路怀梆传习所、武陟县磨庄村四股弦剧团、博爱县怀梆协会、博爱县清化二夹弦传习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体系。

(三)组织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深度调查、搜集整理,保存珍贵资料文献焦作市文旅部门对全市传统戏剧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传承人、老艺人了解各剧种的历史、演变、唱腔、曲牌,搜集古代文献、历史典籍、老戏本、老道具等实物,基本摸清了我市传统戏剧剧团、传统剧目、乐谱曲牌、相关实物等的数量及资源分布、存续状况。督促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抓紧时

间搜集传统剧目剧本、乐谱曲牌、相关实物,制定排练、购置服装道具,确保拍摄时的演出质量。共收集传统剧目近200部,乐谱曲牌100余部、传统剧目复排近50部、收集相关实物近400件、传统剧目拍摄20余部、展示馆一座。

(四)加强抢救性保护,复排传统剧目积极配合省厅、省非遗中心的稀有剧种拍摄工作,由省文化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焦作市举行,省领导对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仪式上,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稀有剧种“怀梆”复排的优秀传统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作为第一部开拍剧目进行了现场演出。焦作市文旅部门积极配合拍摄工作,督促各稀有剧种保护单位抓紧时间进行传统剧本的搜集整理、传统剧目的复排工作,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组完成了对焦作市怀梆、二股弦传统剧目《抱灵牌》《对绣鞋》《彩楼配》《访昆山》《燕王扫北》《刘统勋私访良乡县》《赶秦三》《张良卖布》《铡西宫》等剧目的拍摄。

(五)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传统戏剧传承人掌握着各剧种的表演技艺、专业知识技巧,应积极鼓励他们对自身技艺的传承,自觉履行培养后继人才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市文旅部门多次邀请国家级项目怀梆传承人赵玉清、河阳花鼓戏传承人张清富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召开座谈会,讲授传承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传承工作献计献策。怀梆传承人赵玉清、孙国成还长期受聘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定期为大学生授课,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戏曲专业水平。河阳花鼓戏传承人张清富不顾80多岁高龄,依然坚持对年轻演员进行唱念做打、身段表演等的专业指导,培养年轻演员30余人,积极组织排练河阳花鼓戏传统剧目,配合拍摄工作。

(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展示展演活动近年来,焦作市多次组织传统戏剧项目走出去开展戏剧艺术的对外交流活动,与其他剧种相互借鉴学习。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怀梆参加第六届

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

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焦作市地方传统戏剧资源丰富、源远流长,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商朝,明清以来,焦作市的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豫剧、怀梆、曲剧、怀越调、花鼓戏、二夹弦等剧种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戏剧面临巨大冲击,许多民间艺人年龄过大,很多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民间戏剧艺术,焦作市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aw3r7u8v70fluh9boav3qhtz4wh9l00tt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