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王 阁 序 》
王 勃 授课教师:赵 生 龙 授课班级:高二(9) 授课时间:2012-2-23 1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 高二年级语文组公开课
《
《滕王阁序》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三、 教学方法设计 :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流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 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
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可见地势宏伟 。
“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突出:人才杰出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突出:宾主尊贵。
小结:作者由古及今、由天到地、由物及人集中体现洪州历史久远、界域辽阔、地势宏伟、物产丰富、人才辈出
的特点。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
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
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2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美景描绘:正是深秋九月,远远望去积蓄的雨水已经干涸因而潭水越发的寒冷清澈,烟光雾气凝
结因而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近看那严整、豪华的车马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在崇山峻岭间悠然的观望风景。抬头仰望山峦起伏一片苍翠,直冲云霄;凌空架起的阁道,朱红的油彩更是鲜艳欲滴;低头俯视地好像没有了似的,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萦绕迂回的情致;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依照冈峦波澜起伏。
镜头聚焦来个特写,打开彩绘的阁门,俯视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那空旷的山野平原,尽收视野;曲折浩茫的江河湖泊看了更使人吃惊。近看房屋满地,都是钟鸣鼎食之家,那河岸的渡口船只满泊,有许多是装饰豪华的龙舟。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明朗。仰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成趣。 傍晚暮色里的归舟传来声声渔歌,歌声响彻鄱阳湖畔;寒风中的大雁发出阵阵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滨,好一幅雕梁画栋,井然有序,轩昂壮丽,流光溢彩滕王阁晚秋暮色图啊!
2、作者为大家描绘一幅轩昂壮丽,流光溢彩的晚秋暮色图令人美不胜收,回味无穷,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问题来了,作者是怎样将这幅晚秋暮色图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呢?
? 明确:静动结合: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到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由上及下: 层峦叠嶂,上出重霄;与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由远及近: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到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由明及暗及虚实结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由里及外:“披绣闼”,是由外至里; 视野:由集中到开阔
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壮丽的滕王阁秋景想表达什么情?
明确:总体是愉悦的。但色调上“清、紫、寒、翠”等看,总体色调偏冷,加之“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让我
们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情感只是外表,其内心还有隐隐的愁绪。
3、有人说:“《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 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请问本文的二、三两段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
“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
“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 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 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 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 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3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 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
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 滕王阁记》)(桑进林)
3.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形式上: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内容上: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
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表现了欢快、喜悦、昂扬的情感。
4.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5.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过渡: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盛赞滕王阁优美的景色,令人大加赞赏。目之所及,意兴飞扬,由景及人,更是对
宾客及此次宴会的盛况做了别样的描绘。王勃是怎样描摹宴会的呢?请看第三自然段。
6、请同学们快速寻找出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 明确: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萧管奏鸣忽高忽低,好像清风徐来,歌声悠扬柔美,遏止了白云运行。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盛宴堪比睢园(西汉梁孝王)中的竹林聚会,酒兴可以压倒陶渊明;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才子,文采能够超过谢灵运 。 四美具,二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明睿坦诚的主人嘉宾聚集在一起。
———— 描述:箫管协奏,歌声悠扬,有如沐浴清风又好似白云为之惊愕而停留不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在座各位雅兴恰比曹植,文采赶超谢灵运,酒兴更胜陶潜。此次宴会堪比当年的竹林聚会。真可谓良辰美景齐聚,赏心乐事共鸣,贤主嘉宾俱全啊!字字珠玑,句句乐事。简短四句将滕王阁盛会跃然纸上,流传千古,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7、目遇美景,身处嘉会,作者心情如何?依据是什么? 明确: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怀远俯视,胸襟顿时舒畅,兴致飘逸,急速飞扬。
由此可见:作者此时是意兴飞扬,兴致勃勃的。 追问: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小 结: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乐极生悲,请问作者王勃在兴尽之余感情是否发生变化呢?依据
是什么?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三、作业:
1、 预习和探究王勃兴尽之后有何情感的变化; 2、 背诵课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