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名校2024~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联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③、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也许还会有人问:学习人文学科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虽然学习人文学科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它往往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
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要跟上,人文学科也要加快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关于人文学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有长远眼光,看到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些人文学者希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要建构中国的学术理论话语体系。这是我国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内在要求,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经济的腾飞逐步推动中国文化包括人文学术在世界的传播,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国家并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中国人文学术走向世界依然步履艰难。我们过去曾以为,中国变得强大了以后,外国人就会主动来找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学术著作翻译成外文,
- 1 -
在国际上出版发行。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中国学者仍在不遗余力地翻译并介绍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人文学术著作,而中国学者的人文学术著作能得到国外出版机构青睐的却寥寥无几。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学科对个人之“大用”、对国家和民族之“大用”,并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人文学术,推动中国的人文学术走出去。为此,要培养一支外语素质高、学术功底较好的高级翻译队伍,主动将中国学者的人文学术著作译成外文。还可以采取中外合作的办法,首先由中国的译者将我们自己的学术著作翻译出来,然后聘请高水平、负责任、热爱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对这些翻译出来的半成品进行修改润色,达到在国际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水平。我国学者还要善于“借船出海”“借鸡生蛋”,通过国外的出版社或有影响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著述,努力推动中国人文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摘编自王宁《人文学科有“大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人文学科不止能取得即时经济效益,从长远看,它所带来的效益远不止经济效益。 B.人文学科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文学科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发展人文学科。 D.人文学科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巨大作用,是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表明观点,肯定人文学科有用,并指出这个作用是隐性的、缓慢的。 B.文章从国家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两方面人手,论证了发展人文学科的必要性。 C.在论述如何向外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时,文章提出大力发展人文学科是当务之急。 D.文章指出中国人文学术走向世界依然步履艰难,因此需要积极推动人文学术走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如果一味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人文学科的发展,就必然出现文化软实力落后的局面。
B.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就要求文化实力必须要跟上,这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C.正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翻译人才,不能向外介绍我国的人文学术,才导致我国的人文学术走不出去。
D.若不能深刻地认识到人文学科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巨大作用,就难以产生努力发展人文学科的动力。
- 1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疫情防控不误春耕。截至5月5日,全国早稻播栽已全部完成,中稻播栽12%,春播玉米已播种63.8%,全国春播进度快于往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全国6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2000万台套农机投入春耕,不少农民手机下单,“一站式托管”种地,“互联网+春耕”成了趋势。
专家说,“这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快速推广,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什么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通俗地说,就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让农民省钱、省心、省力气。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农业经营规模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当前,全国有37万个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服务组织,涌现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于更好地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它们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宗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对于小农户、小产品、特色产业需要的多元化服务供给还明显不足。长远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应当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比如,为适应新的经营模式提供科技推广;为促进产品交换或价值实现,提供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打通关键环节“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外延。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农业生产主要靠普通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主体地位,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一家一户也可以迈向农业现代化。”
(摘自《农业生产性服务解种地难题》,《人民日报》2024年5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欧洲一些国家的生活和防疫物资需求比较旺盛,有很多物资选择中欧班列运输。中欧班列3月和4月开行列数、4月发送标箱数等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
- 1 -
(摘自《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人民日报》2024年5月2日,有删改)
材料三:
复工复产后,很多客运公司依然面临着空驶率高、成本倒挂的情况,然而,山西汽运集团晋城公司乘客人数在3月下的快速回升。这得益于他们实行的“公交化”转型。
2016年,公司发现纯班线客运已不适合市场。2017年,晋城市泽州县“一元公交”率先开通,很快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晋城汽运闲置的长途班线车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周边市纷纷开通镇村公交线路。如今,已形成了城际、城市、城织镇村的“公交化”格局。
疫情防控初期,社区封闭,人们出行不便,他们把停运的公交改造成“移动超市”,直接开到小区门口。
一个月后,“晋韵菜铺”上线,没人知道这家生鲜电商竟来自一家传统的汽运公司。与此同时,他们还送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揽了当地主要报刊的偏远地区投递业务。
他们正计划打造电商小镇、快递物流园区等。数十家物流、仓储企业,本地20多家电商、科技公司将入驻其中。
(摘编自《转型,方有转机》,《人民日报》2024年5月7日,有删改)
4.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的一项是(3分)
A.山西运城4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投入“三夏”作业。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组成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义务服务。
B.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紧邻长江的永联村,盛产150多种水产品,村里现在建成了肥米粒乐园、萌宠乐园、作坊街、阳光草坪,农家乐园等主题公园.
C.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签订青菜头收购保护价协议,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
D.今年4月农行湖北省分行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助力稳产保供与乡村振兴”协议,未来5年支农贷款将净增800亿元以上,为全省农业加快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现代化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多方面支持,包括科技、市场营销、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等。
B.疫情防控期间,有许多物资通过中欧班列由中国输送到欧洲,这使得欧洲一些国家的生活和防疫困难局面得以改善。
C.虽受疫情负面影响。但中欧班列4月的开行车次数和发送标箱数,比起3月都增长了30%以上,是难得的逆势增长。
- 1 -
D.审时度势,适时转权,变危机为机会,山西汽运晋城公司的正确决策,将会有助于启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应对困境。
6.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当前各行业复工复产的成功经验。(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寻找“亲人”
麦家
我在大部分“工作时间”像只病猫一样蜷在床上,或沙发上,不是读书,就是发呆。其中小部分时间是在胡乱翻看,什么书刊都翻,只要身边有的;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少数的几位作家的作品,卡夫卡、加缪、海明威、福克纳、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黑塞、鲁迅等。他们是在我乱翻中一眼钟情,结下盟约,至今不弃不离的。由于反复读,加上有些作品短小精悍,容易记忆,也许还要加上我受过一定特别训练的记忆力,这些作家总有几篇作品我可以背下来。二十年前,我甚至可以连场背诵五十首博尔赫斯的诗——现在想来,那真是我荣光的记忆。
不管你记忆力好坏,作为一个写作者(首先是阅读者),随着年岁的增长,你脑海里会列出一排长长的书目,那些经典名著是很容易上榜的,即使只是偶尔翻过,甚至没看过。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正如那些名川大山,那些凸现在史海里的著名人、事,他们会自动钻入你的记忆库,排队等着你去光顾、领受。有一段时间,我的时间都消耗在拜读浩繁的经典名著上,就像一个胸怀天下的武林新手,浪迹天涯,为的是结识各路英雄好汉。想着还有那么多山头没有拜过,我不敢轻易出手——不用说,我是胆小的。换句话说,我因为胆小而有幸认识了不少英雄——仿佛我认识他们就是为了壮胆。
但是,有趣的事出现了,也许是因为我的胆量被我结识的英雄们壮大了,也许是我品行上有过河拆桥的陋德,慢慢地,我开始连续地抛弃我曾经膜拜的英雄们,巴尔扎克、左拉、纪德、托马斯·曼、略萨、罗布格利耶(几乎包括所有的新小说)、乔伊斯(几乎包括所有的意识流)、约瑟夫·海勒(几乎包括所有的黑色幽默)等等,等等吧。他们中有一部分(或人,或书),我犹豫又大胆地认为,其实并不了得,不过是浪得虚名,不过是“小人得志”——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经常犯下鱼目混珠的错误。忘记了是谁——也许是圣奥古斯丁——曾这样说过:经典作品并不是一部必须具备某种优点的作品,而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并传存的“幸达者”。因为幸运名扬天下,流芳百世,对后人来说或许就是不幸。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