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用文案
三峡
气候 生物 水土
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千米,年均温增加0.1~0.2℃,冬春季节月均温升高0.3~1.3℃,夏季降低0.9~1.2℃,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升温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市境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1对库区局地气候的影响 2.1.1对气温的影响
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18.8℃。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2004—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2-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从图2-2看出,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库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库区的年际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注:本文中局地气候的常年值为1971—2000年的平均值〔下同〕。】波动较大,而且始终是围绕着常年值上下波动。但从2001年起,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再围绕常年值变化,而是偏离常年值的年际间小幅波动上升(2006年除外),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0.2~0.4℃;2006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偏高1.0℃, 2007年库区平均温度为18.3℃,比常年偏高0.5℃。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蓄水对库区平均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2 1988-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
从常年同期来看,如图2-3所示,年内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8月份,为28.21℃.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6.7℃,气温的年较差为21.50C。年内,1、2、12月月平均气温皆低于10℃; 3、4、10、11月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5-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7, 8月份在28℃左右。平均气温月际之间升降变幅差异较大,冬季各月和盛夏7、8月份库区气温变化最小,为1℃左右;春、秋季,3、4月和10、11月份,气温变化剧烈,升温与降温幅度一般为5-6℃.
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值偏高。4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次为2月、3月,偏高0.9℃, 1月、5月、6月、9月、10月和11月较常年同期偏高0.3-0.8℃。这里注意到,尽管2006年夏季发生高温伏早,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但2007,2005年夏季出现凉夏,其中宜昌2005年8月下旬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导致8月库区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基本一致,因此蓄水后库区平均气温年内单峰型分布发生变化,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图2-3三峡库区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值
2.1.2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各地相对湿度明显较常年值有所下降,奉节、株归除外。三峡库区总体来说相对湿度大,特别是库区西段万州至重庆(图2-4)。
图2-4 2004-2006年平均三峡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与常年比较
三峡库区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较大。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的数据表现出三峡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有下降趋势。如图2-5所示,这种变化在三峡工程建设并蓄水2003年至2007年间更加显著。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图2-5三峡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历年变化
从常年同期来看,三峡工程蓄水后,年内各月的平均相对湿度较常年值都有所下降,除2月、11月偏高外。具体说来,年内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呈现多峰型,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6月和10月 (图2-6)。
图2-6三峡库区2004-2007年平均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与常年值
2.1.3对降水量的影响
三峡库区各站年降水量自奉节向西各站降水偏多,巫山至株归降水相对偏少,宜昌又相对较多,大体上形成库区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多一少一多的分布格局(见图2-7).三峡库区各地降水丰富,常年降水量均超过1000mm。三峡库区蓄水后,除重庆、云阳、巴东增加外,其余各站年平均降水量均偏少为主(图2-7)。
图2-7三峡库区平均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2004-2007年)
从库区历年降水变化趋势曲线来看,总体上说自1998年以来降水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06年三峡库区发生夏季特大高温伏早,年内降水为887mm,比常年平均偏少235mm。虽然2007年年降水量为1254.1 mm,比常年偏多128mm,但总体上来看,仍表现为下降趋势(图2-8)。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2-8 1988-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年降水量变化
三峡库区冬半年少雨,夏半年多雨。从库区平均降水量的各月分布来看,三峡工程蓄水后各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同,,总体上各月降水量有低于常年同期的趋势(图2-9).
图2-9三峡库区各月平均降水量与常年值(2004-2007)
2.1.4对蒸发量的影响
1988-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年蒸发量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又具有较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点。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蒸发量则表现为止降反升的趋势,说明蓄水后,库区形成大面积的高位(135-156m)湖泊,造成了蒸发量的上升特征(图2-10)。
图2-10三峡库区历年蒸发量变化
2004-2007年库区月平均蒸发量年内变化与常年相似,基本呈单峰型分布(图2-11),且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与常年同期相比,2004-2007年三峡库区各月平均蒸发量均不同程度偏多((8月、11月和12月除外),其中3月、4月、7月和9月偏多较为明显。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