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吉林省松原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①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①错误; ②溶酶体能储存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错误;

③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会大量失水而死亡,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糖分大量进入死亡细胞内导致,③错误;

④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④错误; ⑤解释生物膜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⑤错误;

⑥有些没有DNA的生物可以完成性状遗传,如RNA病毒,⑥错误; ⑦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⑦正确;

⑧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中,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叶绿体,⑧错误;

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⑨错误; ⑩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⑩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者细菌; 2、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者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状态。 6.【答案】 C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酶在完成催化作用不会失活,可以反复使用,A不符合题意; B.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不符合题意;

C.利用淀粉和淀粉酶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验时用碘液比斐林试剂更合理,C符合题意;

D.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酶是一种催化剂,所以酶在发挥作用后可反复被利用,但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得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7.【答案】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说明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由于脂肪的碳氢比例高,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小于氧气的消耗量,因此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也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为1,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相等,则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等于 ,因此比值在1和 之间时,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B正确; C、酸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果酒(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使用透气的创可贴、中耕松土都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C正确;

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因此没有ATP的产生,D正确. 故选:A. 【分析】1 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因此进行有氧呼吸时,脂肪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小于吸收的氧气量.

2 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 6CO2+12H2O+能量. 3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8.【答案】 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依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不符合题意;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不符合题意;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细胞分裂旺盛,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C符合题意;“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据题分析,“癌症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最初实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再由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再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其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期间膜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细胞分裂旺盛,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 9.【答案】 A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这四个精子,应该是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两种四个精细胞。 10.【答案】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能存在相互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配子形成过程中,B不符合题意;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用于检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C不符合题意;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①F1形成的配子数目

相等且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③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完全。 11.【答案】 D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氢键共有260个,所以该片段中含有腺嘌呤为40个,胞嘧啶为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A不符合题意; B.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大于1,B不符合题意;

C.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2∶1∶4∶3,C不符合题意;

D.经过计算,在含l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所以是复制了4次,产生了16个DNA分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 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12.【答案】 D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凡事各自有根本”表示每种生物均各自有遗传物质,“种禾终不生豆苗”则进一步说明了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花”分解成“春泥”,B不符合题意;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与豆苗的对资源的种间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黄蜂的颜色与油菜花的颜色类似,因此“黄蜂飞入菜花”后就不易寻找,这说明了生物适应性中的保护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禾种不生豆苗”体现了遗传的现象;“红”指的是花,花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草盛豆苗稀”体现种间关系。 13.【答案】 C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①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①正确;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所以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②正确;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与基因重组,③错误; ④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④错误; 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⑤正确;

⑥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⑥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答案】 C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解析】【解答】A.孕妇B超检查不一定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后代中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概率应在整个人群中进行,C符合题意; D.红绿色盲患者在女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高于男性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遗传咨询:作为诊断、分析遗传病发病方式、推算再发风险、提出建议和对策;(2)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坚持、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15.【答案】 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根据“进出淋巴的液体是都是单方向的”,由此判断D为淋巴,再根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最后汇流到血浆,所以A、B依次为血浆、组织液,C为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的细胞内液,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以进入突触间隙(组织液)中,②正确;淋巴D中的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血浆A和细胞内液C较低,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红细胞不是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巧用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6.【答案】 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红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组织细胞,⑤为组织液,据此解题。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为血浆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pH会维持相对恒定,A不符合题意;

B.②红细胞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会引起③血浆中pH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组织细胞膜,共4层膜,氧气的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符合题意;

D.③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⑤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进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7.【答案】 A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②正确。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正确。e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④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作用于垂体的,不能作用于甲状腺,⑤错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体温调节中的四点提醒

(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仅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18.【答案】 D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持续高热发烧说明体温调节失衡,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主要有三大防线)、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者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9.【答案】 D

吉林省松原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渗透作用【解析】【解答】①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①错误;②溶酶体能储存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错误;③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会大量失水而死亡,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糖分大量进入死亡细胞内导致,③错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arei1qj5b76vac3ljxx41z4g1sgcd0181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