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内容:第48-52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应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测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2、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知道细菌、病毒是微生物的种群。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的方法。
3、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知道霉菌是真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观测、认识微生物。用显微镜观测微生物。
2、做酸奶的活动;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数。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准备:米饭、馒头、培养皿。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水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感官和放大镜 进行较细致观测的能力,引出用显微镜观察的活动。 1、让学生介绍水样的来源。
1 / 4
2、分组用肉眼仔细观测水样或“小水塘”,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并注意指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技能。
3、交换观察水样。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启发学生推测:水体中是否还有用眼睛看不见的生物/需要借助什么仪器来观察?
(二)通过显微镜观测水样,知道水只有微小生物。
1、细心、耐心观测显微镜下的图象。2、教师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否在运动?(三)了解微生物的发现,引出微生物的概念,进行科学史教育。
1、介绍列xx的资料。
2、由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 (四)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五)学会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3、做酸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毒、加盖。 3、学生汇报制作情况。 4、注意卫生,品尝酸奶。 (六)了解细菌的一些基本特征。 1、展示有关细菌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2、通过资料知道细菌有什么特点。 (七)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2 / 4
1、阅读66页课文内容。 2、学生总结细菌的功与过。 (八)了解减少细菌传播的方法。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学生回家制作相关科学小报。 (九)回忆见过的发霉现象。
1、讲清:发霉的物品;发霉的部位;发霉的时间、环境特点;发霉的样子。
2、用简图或文字描述肉眼见到的霉的样子。 (十)认识霉的形态。 1、用xx直接观察霉的实物。 2、画出霉菌的样子。
3、结合生命特征来判断霉也是一种生物。
(十一)探究霉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相关条件及相对应的条件。 2、设计对比实验方案。3、明确观察要求,做好观察记录。 (十二)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办法及这样做的依据。 1、了解人们利用霉的事例,知道一些霉是有害的。 2、总结防霉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微生物
3 / 4
个体微小,也要吃食物,繁殖迅速,无处不在……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xx有害菌
4 / 4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生物的功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