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论文课堂评价的论文
大学生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性,为减少大学生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学生2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干预组进行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为时5周,每周1次。2组学生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完成应付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
【关键词】 情绪障碍;自我护理;团体处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286-02
Impact Evalu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on General Self-effic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MAO Ho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standardized adverse emotion self-management group training tha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Select \Trade\professional sophomore 200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
100 persons,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verse emotion self-management group training,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to the group and at 6 months were evaluate by GSES(2=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and a questionnaire of coping style and PSSS(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mature coping, outside the home support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were higher. Immature-type coping intervention group scored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Standardization adverse emotion self-management group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reduce the adverse emotion occur,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Key words】 Mood disorders;Self care;Group processes;Students 自我效能对大学生决策能力和学习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会付出更多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而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和无助等不良情绪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标准化的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通过不良情绪自我管理训练,使大学生获得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学生2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干预组男生57人,女生43人,平均年龄(20.12±1.27)岁;对照组男生59人,女生41人,平均年龄(20.33±1.32)岁。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不良情绪自我管理训练方案 共进行5次团体训练,每周1次,持续5周,以10人为1组,分为10组,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2 h;5次活动的名称分别为“理解自我管理”、“有效解决问题策略”、“放松练习”、“思维陷阱”、“培养自信”。每一项活动与团体活动的目标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见表1。
1.2.2 评估时点 在训练前做基线评估,以及训练6个月后再次评估,因为自我效能是相对稳定的因素,短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选择在训练6个月后为再次评估时点。
1.2.3 测试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修订而成,用于测量总体性的自我效能感,共有10道题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2]。采用等级评分,1=“很不符合”,2=“较不符合”,3=“比较符合”,4=“很符合”,高分表示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积极的预期。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α值达到0.82,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采用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3],共12个项目, 每个项目采用1~7计分,1 =“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 =“中立”,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教师、亲戚、同学),即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2
类,这和国内研究[4]较为一致,总分及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的一致性系数α值为0.88,0.76和0.87。 (3)应付方式问卷本问卷根据肖计划等(1995)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修订而成,该问卷的信效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4-5]。按5级计分,1=“从不如此”,2=“偶尔如此”,3=“经常如此”,4=“通常如此”,5=“总是如此”。根据分量表因子分为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退避——自责)、混合型(合理化)应付方式。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训练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应付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表2显示,训练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训练后6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应付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干预组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在混合型应付方式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训练内容标准化操作,采用团体形式,来训练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基本知识、克服不良情绪的认知行为技能和克服不良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指导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方法和技能来监控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学习有效解决问题策略、人际交往技巧、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培养自信心等技能,以
制定周行动计划和反馈计划的形式对每次训练内容进行反复强化,要求参与训练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反复应用不良情绪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减少因不良情绪对自身学习、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训练6个月后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应付方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干预组家庭外支持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度越高,自我效能感就越高[6]。正性情绪也能增强自我效能,而情绪和应对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地应对方式会缓解应激事件带来的冲击,避免出现过度的负面情绪。笔者认为,通过标准化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以及有效的应付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 参考文献
[1] SCHWARZER R,ARISTI B. 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 Worl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2]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3] BLUMENTHAL JA,BURG MM,BAREFOOT J,et al.Social support,type A behavior andcoronaryartery disease.Psychosom Med,1987,49:331-34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13-115,131-133.
[5] 肖计划,徐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6] 梁九清.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