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逆向思维,从“鱼”到“渔”的升级——基于人教新版一上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考
———————————————————————————————— 作者: ———————————————————————————————— 日期:
2
巧用逆向思维,从“鱼”到“渔”的升级——基于人教新版
一上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考-中学数学论文
巧用逆向思维,从“鱼”到“渔”的升级——基于人教新版一上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考
倪幸佳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在问题解决中,低段学生年龄小,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还没有成熟,容易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未区分实质,从而在判断、解题上的频频失误,有的甚至凑数做题,不求甚解。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对症下药,从通过对人教新版一上教材的解读,笔者认为在问题解决中可以巧用教材中的逆向的思维:追本溯源,加强问题的反向理解;以疑启疑,加强问题的逆向思考;活学活用,促成问题的发散演绎,帮助学生完成从“鱼”到“渔”的升级。 关键词:逆向思维;人教新版;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5-0134-01 一、只有“鱼”的困惑
在小学低段,大多学生都对问题解决而感到无助,主要是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无法获取有用信息对未知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很多的孩子只是死记硬背,不得其法,这样的后遗症越来越多。 (一)张冠李戴
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还没有成熟,再加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讲授,学生记忆不够深刻,许多问题求解的方法就开始相互干扰,这时就容易张冠李戴,比如,在教学有括号的应用题中学生总是搞不
3
清楚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该求的问题却被学生当成已知条件。 (二)重蹈覆辙
由于对问题本身没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同一类问题上频频出错,比如一上的排队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已知某人前面有几个,后面有几个,另一类是告诉我们某人是从前往后排的第几个,从后往前的第几个,很多孩子到最后也搞不清楚求总人数到底应该是加1,还是减1,有的孩子甚至靠猜来做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 二、从“鱼”到“渔”的思考
如何帮助孩子拿到解题的“金钥匙”,对症下药呢?笔者从在风靡全球的教育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获得启示,雷夫班里的孩子是怎么学习数学的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雷夫老师在出题给孩子们自己算之前,会在黑板上多出一道题目:63+28=,并且在黑板上留下了A、B、C、D 4个字母,当然他的孩子们马上算出了91就是正确的答案。如果C是95,那么A、B、D分别是什么呢?孩子们马上设计出了3组错误答案:35,因为把加法弄错成减法;81,因为忘记进位了;或者811,忘记进位又乱加一通。
看完这个小案例让我们不由得佩服雷夫老师的睿智,从答案出发的逆向思维使得孩子们知道原来选择题也是精心设计的,而“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如果我们在问题解决中也训练孩子这样逆向的思考问题,那么孩子收获的到不仅仅是“鱼”了,而是能收获更多“鱼”的技巧——“渔”。 三、从“鱼”到“渔”的升级
逆向思维如此的重要,但是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该如何的利用呢?笔者细细品读了2012年6月出版的人教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从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4
(一)追本溯源——加强问题的反向理解
造成学生“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注重对问题本身的理解,总是在套用一些已有的模式,照样画葫芦,所以追本溯源、还原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的抓手,当孩子弄不清应该选择什么方法去做时,干脆就不用方法来教。追溯到孩子什么都没学会之前,让他们从问题出发去找条件,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却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新版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题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条件到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而改变为“从问题到条件”的反向思维方式。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
如《加法的认识》一课从问题开始切入,让学生先弄明白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求得的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左、右边各有几只兔子,这样思路的整理有利于孩子解决其他相关的类似问题,而不用再去记住问号的位置来求解。
(二)以疑启疑——加强问题的逆向思考
“疑者生疑”,这本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词,原本的意思是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对于刚接触问题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直接的灌输式的教法并不能引发孩子的深层次思考,如果老师直接帮孩子把疑难点解决了,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其实这样的方式,孩子只是在背书和默写,稍微变化一下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新编的教材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容易出错的点,以疑启疑,像排队问题中,一开始让孩子自己探究解法。如右图有的学生会发现树丛中的小朋友被挡住了,没办法数。这是老师适当启发,出示题目的两个信息,一个孩子排第10,一个孩子排第15,此时画图成了最佳的选择,当学生把题目中的信息一一地标明时,
5
巧用逆向思维,从“鱼”到“渔”的升级——基于人教新版一上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考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