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5年3月始开展产后访视工作。范围是城区内在我院分娩的产妇960例,年龄20~36岁的初产妇及经产妇。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最高为研究生。包括城镇居民、打工族、工薪阶层、个体户等群体。新生儿970人(包括10对双胞胎)。访视时间:分别在产后7天、14天进行家庭访视。 1.2 访视内容:(1)产妇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子宫复旧情况、恶露的颜色、量、性状、气味、腹部切口和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母乳喂养及乳房情况。(2)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新生儿的精神状况、食欲、排便及睡眠情况,查看新生儿皮肤有无湿疹、感染,有无臀红、新生儿黄疸,询问黄疸程度,黄疸消退时间,脐带是否脱落,有无出血及感染,了解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 2 结果
2.1 产妇存在的问题: 子宫复旧不良13例,占1.35%,产妇大便干燥20例,占2.08%,乳汁不足42例,占4.38%,乳头皲裂6例占0.62%,乳汁瘀积14例,占1.46%,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0.52%,会阴切口愈合差4例,占0.42%,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14例,占1.46%。
2.2新生儿情况:消化不良20例,占2.06%,臀红43例,占
4.43%,脓疱疮10例,占1.03%,体重不增加25例,占2.58%,头颅血肿4例,占0.41%,黄疸58例,占5.99%。 3 健康指导 3.1 产妇康复指导
3.1.1 环境及个人卫生指导:访视中发现大部分产妇以遵循传 统“坐月子”的习惯,为了“避风”,门窗紧闭,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只见面部露在外面,不但冬天是这样,夏天也如此,在“坐月子”内不梳头、不洗头、不洗澡、不漱口、不刷牙等。针对这些情况,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修养环境及个人卫生对产后康复的重要性。产妇需要一个冷暖适宜、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维持室温在22~24 ℃为宜[1]。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直接吹冷风。夏季要避免中署,冬季要避免着凉。产妇出汗多,应经常用热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因梳头可去除头皮屑和灰尘,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使头发清洁,有光泽。坚持每天梳头,选用软牙刷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及牙周炎。清除口臭,增加食欲,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2]。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有伤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每日2次。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轻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应清洁双手及乳头。
3.1.2 饮食指导:产妇经过怀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同时为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
的热能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的饮食应为高蛋白的平衡饮食,宜比平时增加蛋白质15~20 g/d,授乳者加25~230 g/d,不需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因产妇活动少,孕期体内储备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过少,因为高质量的脂肪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也有助于维生素A、D、E、K的吸收。乳母每日约需热能 11 715.2~13 388.8 kj(2 800~3 200 kcal),蛋白质约100 g,钙约
2 000 mg,铁约18 mg,脂肪80~100 g,产妇应多吃汤类,如鱼汤、鸡汤等也应摄入一定的纤维素等饮食。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烈性酒,禁烟、禁饮咖啡及禁忌药物,少量甜米酒可促进乳汁分泌[3]。
3.1.3 心理保健指导: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4]。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1.4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理想中的母亲角色与现实中的母亲角色往往会发生冲突,有的产妇会因胎儿娩出
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最新文档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