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说课稿模板:那达慕之歌
这篇《小学音乐课说课稿模板:那达慕之歌》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说 课 材 料(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那达慕之歌》。 一、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场面。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一旋律连续反复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四、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歌教学、歌表演、小结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听到音乐的时候,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音乐)
生:聆听音乐。
师:睁开眼睛,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热闹、欢快、热烈等等。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是什么呢?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 师:“那达慕”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生回答。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播放课件) 生:欣赏录像。
师:谁来说一说“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补充总结:通过看录像,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通过看录像,我们还知道了,“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大会?
生:蒙古族。
师:对,蒙古族一个盛大的集会,而且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的比赛项目是什么? 生:摔跤、射箭、赛马。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
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上课伊始,我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那达慕之歌》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充分给学生以想像、讨论、探索的空间。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为新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歌教学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让学生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我主要分三部分来完成:一是范唱歌曲,二是学唱歌曲,三是歌曲处理。 1、范唱歌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视听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那达慕之歌》,听听歌中传递给我们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课件)。
生1: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 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生2: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稍快,力度稍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歌中唱到了“马头琴”,“马头琴”大家知道吗? 生回答。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因为它的琴身最上方是马头的形状,所以称为“马头琴”。歌词中还唱到了什么? 生:好来宝。
师:“好来宝”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联词,就是由民间艺人即兴编词演唱,大多是各种赞美或讽刺的诗词,这个就叫“好来宝”。就是看到什么,就给它编上词,然后用来演唱,是非常有才华的一种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范唱,充分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通过对学生介绍“马头琴”和“好来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看歌谱,找一下谱子当中有两个乐句的节奏很相似,谁来说一说是哪两句?
生:第一句和结束句相似。
师:我们一起唱一唱,这两句是不是一样的。 生:学生一起演唱这两句。结论:一样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在这首歌曲当中我们把它分成三个不同的段落,谁来说一下这几个段落?
生:第一个段落是从开头到“飞也似的奔跑”;第二个段落是到“赛马场上到真热闹”;结束句是第三个段落。
师:我们分段学习这首歌曲。
师:谱子当中的第二句1.3(板书)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十六音符的3音要轻轻带过,不要唱得太强,教师范唱。 生学唱这一句。
师:歌曲当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节奏,你们找找看。
生:第四句5.6 教师板书5.6 师范唱。
生:随琴一起来演唱这一句。
完整地演唱歌谱两——三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唱歌词
(a)教师先强调歌中“奔跑”的“跑”字和“那达慕”的“达”字(板书)不要唱得太重,要轻轻地带过去。教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一起唱这两句。
(b)学生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两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c)学生随琴填唱第二段歌词两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歌曲处理:
师:歌曲的第一句有两种唱法,一种比较连贯,一种比较轻快,老师分别唱一唱,你觉得哪种唱法好听?
生:轻快的好听。
师:第二种唱法声音是有弹性的,感觉那种气氛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没有生命力。大家一起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第一句。 生: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第一句
师:歌曲的第二句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生:强。 师:第二句要唱得渐强,刚开始枪声没响要做好准备,枪声响了得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出去,所以声音要越来越强。(教师范唱第二句) 生:学生演唱第二句。
师:下一句,到了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欢呼,这时候声音应该是强还是弱? 生:强。
师:教师范唱。 生:学生演唱。
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应该变成怎样的场景呢?不同的场景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生1: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
生2: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a、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遍先由p---f,第二遍由f---p。 b、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 c、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 d、提问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人)。 (设计意图:在本首歌曲的结束部分——“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学生能亲自尝试和感受,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歌舞表演
师:同学们会做骑马的动作吗?
学生如果会做,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如果不会做,教师教给学生。(教师示范骑马和动肩的动作)学生学会后随着音乐一起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歌表演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发挥出潜能,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使学生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