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主要内容:1、传染病的概念及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特性;
2、感染的类型
3、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4、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5、疫源地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
6、流行的表现形式和及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7、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自学内容:1、感染的分类
2、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来源及种类
基本要求:l、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特性、发展阶段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重点: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
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难点: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关系
一、感染和传染病
(一)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作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都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条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换句话说,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二)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如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 5.大多数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4
1、按感染的发生分: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2、按感染的部位分: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3、按病原的种类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4、按症状是否典型分: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5、按疾病的严重性分: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6、按病程长短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7、按临床症状分: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一过型感染、顿挫型感染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朊病毒(也称朊粒)感染(prion infection):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 1、潜伏期:病原微生物(病原体)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出现临诊症状为止,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2、前驱期:潜伏期过去以后即转入前驱期。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表现出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诊症状。
4、转归期(恢复期):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四、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流行过程
流行:畜禽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家畜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染,构成流行。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 1、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患病动物: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病畜
传染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带菌(毒)动物:这些是外表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动物,但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繁殖和排出体外。这样的动物往往被人们忽视,是危险的传染源。 潜伏期带菌(毒) 恢复期带菌(毒)
健康带菌(毒)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健康动物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等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5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传染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病畜通常通过咬伤健康动物,并随着唾液将狂犬病病毒带进伤口的情况下,所引起的狂犬病传染,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发生,有明显的连锁性。由于这种传播方式受到限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
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土壤、空气、活的媒介物等)间接地使健康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①通过被污染的物体传播 ②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 ③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 ④通过空气传播
⑤通过人、畜或其它动物等活的媒介物 (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3、畜禽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的大小。 ①畜群的内在因素:遗传因素 年龄差异 ②畜群的外界因素 ③特异性免疫状态
五、疫源地、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疫点:通常指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
疫区:许多在空间上相互连接的疫源地所组成。
2、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 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病和病原体不领先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
六、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
1、流行形式: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可区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散发性(sporadic):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个别的零星发生,称为散发。
地方流行性(endemic):在一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是指某些畜禽传染病发生在一定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内发病率升高。 夏季:流感,猪丹毒 冬季:呼吸道病、下痢
周期性是指某些动物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期间(常以数年计)可见到同一传染病再度流行,这种现象叫做动物传染病的周期性。处于两个发病高潮的中间一段时间,叫做流行间歇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