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微创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
田增英
【摘 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中年以上者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是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其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1],患者梳洗头发,颈、背部搔痒或取高处物件时都因手臂上举而引起一阵阵剧痛,重者在穿衣脱衣时往往会疼得浑身冒汗.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病变进一步恶化,撞击与肩袖肌腱磨损会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严重妨碍肩关节的功能.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1(026)020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下手术 康复护理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中年以上者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是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其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1],患者梳洗头发,颈、背部搔痒或取高处物件时都因手臂上举而引起一阵阵剧痛,重者在穿衣脱衣时往往会疼得浑身冒汗。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病变进一步恶化,撞击与肩袖肌腱磨损会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严重妨碍肩关节的功能。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1例,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按计划实施功能锻炼,肩关节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
龄(54±3.1)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6±2.4)月;左侧病变3例,右侧病变18例,3例有肩部外伤史。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片、肩峰足斜位30°片和冈上肌出口位片或MRI检查,符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
1.2 方法 患者麻醉起效后,取沙滩椅位,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采用常规后入路置入直径4mm的30°度斜视镜,首先在肩下关节囊内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以扩张肩峰下间隙和局部止血。先行盂肱关节腔检查,然后用削刨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钩刀或钬激光切断或部分切除喙肩韧带;用打磨钻切除(或磨平)肩峰前外侧部分;再作肩锁关节检查,磨去肩锁关节增生之骨赘,完成肩峰成形术。于切口处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疗效评价 2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3±1.5)个月,采用UCIA(加州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2],该标准根据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高分为35分,优:34~35分,良:28~33分,可:21~27分,差≤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本组患者多为中年人,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均很大,病程长,多数有长期、多处求医治疗不满意史,肩关节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对手术的期望值高,但对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不了解,担心术后效果和预后,因而产生忧虑、恐惧心理。应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做好入院宣教,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可行性、必要性,请手术成功患者做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做好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饮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项
术前常规检查,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评估。术前24h清洁、消毒肩关节周围皮肤,刮除腋毛。术前12h禁食,6h禁饮,必要时,术前1h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侧肩部下垫3~5cm防渗性软垫,患肢用腕颈带悬吊,肘与胸之间垫10~15cm软枕,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使患者舒适且利于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妥善固定术区引流管,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术区敷料有无渗血,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准确记录。48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盂肱关节和肩峰下间隙注射长效、缓释的糖皮质激素和局麻药,以降低关节囊过早愈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止痛[3],72h术区给予间断性冰敷(每2h冰敷15min),利于消肿、止血。注意观察术侧上肢远端血运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给予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2.3 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康复锻炼以肩周软组织的生理性恢复及患者康复锻炼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为标准。术后早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肩关节各方向适应的被动活动、主动活动,以防止肌肉纤维化、粘连,关节僵硬。康复锻炼分3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表1)。
3 结果(表2) 4 小结
肩关节是人体功能最多、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受损必将导致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人的生活和工作。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