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以 下简称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 )等相关法律之规 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一、解释的适用范围 第一条 用人单位的界定

本解释所指的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以及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 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 未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 不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 但可以受用人单位委托 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自然人、家庭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不属于用人单位。 第二条 住房公积金争议的处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条;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 第三条 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基本医疗、 工伤、 失业和生育保险而遭受损失为由, 要求用 人单位直接支付基本医疗、 工伤、 失业和生育保险赔偿金发生的争议, 属于调解仲裁法第二 条规定的社会保险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手续, 或者用人 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 但由于用人单位欠缴、 拒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 不属于劳动争议,但应告知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七

(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七条 )

二、诉讼主体的确定

第四条 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挂靠情形下的主体确定

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发生争议, 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 作为共同当事人。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 还应当将出借 营业执照的一方作为当事人。

劳动者与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 事人。 用人单位和被挂靠单位为共同当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实施条例第四条 ) 第五条 发包后的主体界定

建设工程层层转包、 分包给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实际施工人, 实际施工人招用的劳动者与 其发生劳动争议的, 最近上一层转包、 分包关系中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和实际施工人为 共同当事人。 (实施条例第四条 )

三、劳动关系的认定

第六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

用人单位招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 法第四十四条;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 ) 第七条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的用工认定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了用工关系的, 可按劳动关系处理, 但原用人单位已为其缴纳基本生活费或社会保险费的, 企业停薪留职人 员、内退人员请求新的用人单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企业停薪留职 人员、内退人员请求新的用人单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予支持。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请求在新的用人单位享受劳动法、 劳动 合同法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危害防护、福利 待遇的,应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第八条 外国人及台港澳人员的用工关系

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或《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台港澳人员在中 国内地与用人单位形成的用工关系,按劳动关系处理。

规定第四条: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八条 ) 第九条 涉外企业用工关系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台港澳地区企业在中国内地未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而直接招用劳 动者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

(劳动合同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

(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

第十条 在校学生的用工关系

在校学生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十一条 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

(劳动法第十五条 )

劳动者起诉追索超过两年前的加班费, 由劳动者对已加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劳动者起诉追 索两年之内的加班费,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加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六条 )

(调解仲裁法第三十

第二种意见: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 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负有举证责任。 劳动者有证据证 明有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的,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应 当承担不利后果。 (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 第十二条 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直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之规定, 向用人单位主张加付赔偿金的, 人民法院不 予受理,但应告知劳动者向有关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解决。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实施条 理第三十四条 )

五、仲裁的受理与时效 第十三条 仲裁时效期间 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时, 对于调解仲裁法施行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当事人在调解仲裁法实施 后申请仲裁的, 不适用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关于仲裁时效期间的规定, 仍按照当时的法律 法规执行。 (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五十四条 )

第十四条 对逾期未受理或裁决无异议又反悔的处理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没有异议, 或者虽有 异议但仍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书或调解书 后,当事人以逾期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违法为由, 要求撤销裁决书或调解书的, 人民法 院不予支持。 (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三条 ) 第十五条 对仲裁机构逾期未受理或仲裁的处理

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除仲裁中存在下列事由外,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一 ) 案件正在排期的;

(二 ) 移送管辖的;

(三 ) 正在移送或送达延误的;

(四 ) 等待工伤复议或诉讼、评残结论的: (五 ) 启动鉴定程序,或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 ) 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参加仲裁活动的: (七 ) 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受理通知 书》及尚未裁决的证明。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劳动者申请的, 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内书面通 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终结有关案件的仲裁。

第十六条 终局裁决的认定

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 (一 )项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每一项数额 均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 ( 一 )项“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 '系指当事人 申请仲裁的

(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三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a6t20bp5k0ne2d1fovz9epjx24qwd012u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