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曲常识:“课文前哨站”
1.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别称”部分,请问:元曲这个文体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词】 2.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体制格律”部分,请问:曲要依据曲调填写,每个曲调都 有名称,这个曲调名称叫做什么?【曲牌】名,曲牌名和【内容】无关,只标明曲子的【音乐】 性,曲牌下面字体偏小的题目才与【内容】有关 3.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体制格律”部分,请问:曲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字(字 体缩小),所增之字称为什么?【衬字】,增加这些字的目的为何?补足【语气】、描摹【情 态】 4.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形式”部分,请问:元曲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散曲】和 【杂剧】,这两类中,哪一类的性质与词相近而且可配乐歌唱?【散曲】 5.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形式”部分,请问:散曲在形式上又分为哪两种?【小令】 和【散套】,这两种中,哪一种是单支的曲子?【小令】,哪一种是由同宫调的单支曲子所组 成?【散套】 6. 请同学阅读一下“课文前哨站”的“形式”部分,请问:杂剧是由哪三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 分所代表的实质内涵为何? 组成部分 实质内涵 【歌词】 (1)【曲】 动作 (2)【科】 【旁白/对话/说白】 (3)【白】 题目预测
?无关】,只与【□?音乐性 □内容性】有关 1. 〈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有关 □ 2. “秋思”是【题目】,与内容【□?有关 □无关】 3. 从“秋思”可知,此首曲的内容与什么季节有关?【秋季】 意义段?:第1~5句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1. 若把文本“枯藤、老树、昏鸦”合成一个画面,请同学发挥一下想象力,“昏鸦”有可能停留 在什么地点上?老树的【枯藤】上 【对照题目】(“理解监控”策略) 2. 承上题,从“枯藤”的“枯”及对照题目“秋思”,可以推论出此曲所描写的季节可能为何? 【秋天】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 3. 而“昏鸦”中的“昏”字,则可以推论出此曲所描写的时间点可能为何?□早上 □中午 □ 黄昏 □晚上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4. 承上第1~2题,“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可能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萧索 □温馨宁静 ~13~
“推论”策略) 【分析写作技巧】( 5. 文本“枯藤、老树、昏鸦”主要较偏向哪一方面的描写?□?写景 □抒情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6. 若把文本“小桥、流水、人家”所合成的画面,请同学发挥一下想象力,也许画面上有一座小 桥,桥下是流水,而桥边则有一户人家,这样的画面可能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萧 索 □?温馨宁静 “推论”策略) 【分析写作技巧】( 7. 文本“小桥、流水、人家”主要较偏向哪一方面的描写?□?写景 □抒情 “推论”策略) 【因果线索连结】( 8. 若把文本“古道、西风、瘦马”合成一个画面,请同学发挥一下想象力,这匹瘦马正在什么地 点上?【古道】,而这匹瘦马与西风的关系为何?正受西风【吹拂】着 “推论”策略) 【分析作者意图】( 9. 承上题,这样“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可能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萧索 □温 馨宁静 “推论”策略) 【分析写作技巧】( 10. 文本“古道、西风、瘦马”主要较偏向哪一方面的描写?□?写景 □抒情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11. 承上题,请同学推论一下,这个古道与前一句的小桥的关系可能为何?小桥的另一边则连接 着【古道】 【意义段间的连贯】(“推论”策略) 12. 文本“夕阳西下”可以与前面文本的哪一个词语形成“时间”连结的关系?【昏鸦】 “雕阑玉砌应犹在”中的“雕阑玉砌”借代为华丽的 1. 【承接上一个意义段作者的心理状态,文本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宫殿建筑,这里的“雕阑玉砌”应该是指何处的宫殿建筑?□ □宋朝 13. ?作者的故国文本“夕阳西下”主要较偏向哪一方面的描写?□ ?写景 □抒情 2. 承上题,接着文本“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是指谁的“朱颜”?□宋太宗 □?作者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由前后文推词义】(“理解监控”策略 【14. 若从前面文本“古道、西风、瘦马”)推论思考,在天涯的“断肠人”所骑乘的交通工具可能 3. 承上题答案,请同学依据前后文判断一下,文本“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可以如何理解? 为何?【瘦马】 □?变得憔悴衰老 □变得年轻红润 【中层文意整合】(“文意提问”策略)&【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意义段间的连贯】(“推论”策略) 【15. 综合全曲,作者先从黄昏时刻的枯老树枝上的乌鸦描写起,再来看到流水上一座小桥旁的人 4. 承上题答案,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只是朱颜改”的原因为何?□因为作者亡国后反而没了家,而在小桥的另一边,则连接着古道,古道上有一匹正受着凄凉西风的瘦马,马背上坐着 国家大事的压力 □ ?因为作者历经亡国与被俘虏软禁的过程一位断肠人,像这样是属于何种写作角度的描写?□?由远而近 □由近而远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背景知识补充】(“理解监控”策略) 5. 文本“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传达的涵义,可以用下列何者形容?□?景物依旧在,★ 马致远背景知识 然人事已非 □人事依旧在,然景物已非 马致远在少年时曾努力追求过功名,然而政治的黑暗,以及做过一段职位不高的官,让他“理解监控”策略) 【圈补主词】(有过不太开心的经历。因此中年后,他看破了官场浮沉荣辱与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带着满腹牢 6. 请同学依据文本“问君能有几多愁”判断一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词为何,才能使骚与忿意,决心辞去官职,从此寄情山水,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不再与 文意更通顺?□作者(我) □?(我的)愁 □宋太宗 蒙古的统治阶层同流合污。 【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16. 在阅读完上面的背景知识后,接着再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文本“断肠人”与作者的关系可7. 承上题,作者用春水的东流来譬喻愁,这是利用春水长流不断的自然现象来譬喻内心愁绪的绵能为何?断肠人可能是作者的【化身】 【绵不绝,请问:作者这种将抽象愁绪情感的绵绵不绝,透过春水长流不断的现象来具体化的修中层文意整合】(“文意提问”策略)&【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辞技巧,称为什么?□譬喻(明喻) □ ?转化(形象化)17. 承上题答案,我们便可推论这个“断肠人”有可能是政治上的失意客,依此推论,再来重读【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断肠人”骑乘着“瘦马”,在古道上受着西风吹拂,并看全曲,便可获得这样的画面:此“8. 请同学依据文本“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判断一下,“问君能有几多愁”中的“君。此画面间”可能是指到“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色在“夕阳西下”的笼罩下,呈现一片昏黄的景象谁,会让前后文意更通畅?□ □读者(你) ?作者(我)接传达了“断肠人”内在的什么情感?□?凄凉萧索 □温馨宁静 □?孤单落寞 □热闹温暖 ~14~
18. 承上题,然而此“断肠人”除了看到昏黄的景物外,却也看到“小桥、流水、人家”这样令 人羡慕的景物画面,而这个令人羡慕的画面,看在这位失意的政客眼里与心里,是一种什么 样的滋味呢?让自己内心更感强烈的【□?凄凉萧索 □温馨宁静 □?孤单落寞 □热闹温暖】 与酸楚 19. 承上题答案,为何此“断肠人”的内心会有此种感觉呢?因为看到别人有着【温馨】宁静的 家庭,而自己却【孤单】地漂泊在外,无法回家,自己既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也是因此被迫 离家在外、有家归不得的【游子】 【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20. 文本“断肠人在天涯”主要较偏向哪一方面的描写?□写景 □?抒情 全曲要旨: 21. 请同学在阅读全曲文本后,从上述第1.~20.题的内容中归纳出全曲的主要主旨?【作者藉秋天(黄昏)时,所看到的(凄凉)萧索与(温馨)宁静的景象,来衬托出自己(漂泊)异乡 的(孤单)与悲伤情怀】
~15~
第二首 〈沉醉东风〉渔父词 白朴
题目预测
1. 〈沉醉东风〉是【曲牌】名,与曲的内容【□有关 □?无关】,只与【□?音乐性 □内容性】 有关 2. 而“渔夫词”是【题目】,与曲的内容【□?有关 □无关】,所以从“渔夫词”可猜测这首曲 的内容可能与【捕鱼者/渔夫】有关 意义段?:第1~7句
“文意提问”策略) 【六何法】( 1. 从文本“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可以看出有哪四种植物被描写出来?【芦、苹、 杨、蓼】 “推论”策略) 【因果线索连结】( 2. 承上题,从“岸、渡口、堤、滩头”等文本线索来判断,这些植物生长的地点可能在哪里? □?河/湖岸边 □岩层上 □高山湖 【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黄 □?白 □?绿 □?红 □ 3. 承上题,这些植物生长的地点所呈现的画面充满着哪些色彩?【□ 褐】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4. 承上题,这些生长在那些地点的色彩缤纷的植物,一眼望过去,给人一种什么之美?□动态 ?静态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是属于【□写人物 □ 5. 承上第1~3题,所以文本?写景 □ 写情】的句子 【六何法】(“文意提问”策略) 6. 从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可以看出有哪些动物被描写出来?【刎 颈交、忘机友、鹭、鸥】 【圈出转折词】(“推论”策略) 7. 句子中若有“转折词”,则转折词后面的文句便是文意上的重点,据此,文本“虽无刎颈交,却 ?忘机友 有忘机友”的文意重点会在哪个文句上?□刎颈交 □ 【圈补主词】(“理解监控”策略) 8. 请同学根据前后文本及题目“渔父词”,来推论思考一下,文本“虽无刎颈交”及“却有忘机友”的主词皆有可能为谁?□?渔父(捕鱼者) □刎颈交 □忘机友,而从“虽无、却有”可看出,这个主词的朋友主要是哪个类型?□刎颈交 □?忘机友 【圈出标点】(“理解监控”策略) 9. 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的“:”(冒号)是表示补充说明的作用,请同学根据前后文本判断一下,下列说明何者正确? □“却有忘机友”是对“点秋江白鹭沙鸥”的补充说明 □?“点秋江白鹭沙鸥”是对“忘机友”的补充说明 10. 承上题答案,所以“白鹭沙鸥”就是【□刎颈交 □?忘机友】 【圈补主词】(“理解监控”策略) 11. 请同学根据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判断一下,是何者在“点秋江”?□渔父(捕鱼者) □刎颈交 □忘机友 □?鹭、鸥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12. 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的“江”字,可以与“黄芦岸白苹渡口,杨堤红蓼滩头”的哪些字面连结起来?□?岸 □?渡口 □绿杨 □?堤 □?滩头 □红蓼 ~16~
“推论”策略) 【分析写作技巧】(背景知识补充】(“理解监控”策略) 13. 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所呈现的画面充满着哪些色彩? 【孙权与作者辛弃疾的相似处 □ ★ 【□黄 □?白 □绿 □红?褐】 14. 承上题文本,请同学思考一下,白鹭与沙鸥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根据 三国时代的孙权十九岁时就统率军队称霸中原的东南方,并与雄霸西方的刘备一起抵抗北“点”字来推论,则呈 现了什么之美?□?动态 □静态 方的曹操,孙权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曹操、刘备在中原地区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孙权亲自率军迎战曹操的攻打,曹操看见孙权带领军队的气势,便感叹说:“生儿子再请同学思考一下,文本“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是属于描写什么的句子? 15. 就要生像孙权这样有为的人才!”可见曹操对敢与自己抗衡的孙权,极为敬佩。 □?写动物 □写景 □写情 作者与孙权有几个相似之处:(1)作者二十二岁时,曾召集二千多人抗金,二十三岁时,他“理解监控”策略) 【背景知识补充】(所依附的主子耿京被其中一个部下张安国杀害,而且张安国带着耿京的士兵归顺金人,作者便杨与柳不同 ★ 亲自率领五十名士兵冲进金兵阵营,把张安国带回南方处死,当时还带回了原本被张安国带去 台湾常见的是柳树,一般生长在水边,一年四季都可见,由于在春天所抽的嫩芽最翠绿可 归顺金人的耿京的士兵人,所以一般柳树在文学上都是象征春季。(2)作者六十五岁时镇守江苏省的镇江,,且常与杨一同出现,“杨柳”此地刚好也在中原地区的东南一词即是春天的象征。 至于杨树,在台湾甚少,最有名的杨树景点是台大梅峰农场,在秋冬时会有美丽的金黄色叶片。 边,而且作者也在此地与北方的金人对抗。不过,本曲之杨树仍是绿色,所以季节应该不是秋冬之交。 【圈补主词】(“理解监控”策略) 16. 在阅读完上面的背景知识后,接着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根据文本“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1. 请同学依据注释第3个来判断一下,文本“年少万兜鍪”的主词是指?□作者 □?孙权 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的“黄芦、白苹、绿杨、红蓼”及“秋 【补换词语】(“理解监控”策略) 江”,这首曲所描写的季节应该为何者?□?夏末秋初 □春冬之交 2. 请同学依据注释第3~4个来判断一下,文本“年少万兜鍪”的“少”与“万”字中间可以补 【六何法】(“文意提问”策略) 上什么词语,让文意更顺畅?□?统帅 □众多 17. 从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可以看出有哪些人物被描写出来?【万户侯、 【圈补主词】(“理解监控”策略) 钓叟】 3. 请同学根据前后文来判断一下,文本“坐断东南战未休”的主词是指?□作者 □?孙权 【圈补主词】(“理解监控”策略) 【由前后文推词义】(“理解监控”策略) ”中的“傲杀人间万户侯”是指极为轻视人世间的18. 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4. 请同学依据前面文本判断一下,“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休”可以如何理解?□ □继?停止”将相王侯,请同学根据前后文及题目“渔夫词”来推论判断一下,“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主续 词有可能是谁?□?渔父(捕鱼者) □刎颈交 □?钓叟(钓鱼的老人) □忘机友 19. 承上题,所以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中,我们可以把后面那句“不识字【补换词语】(“理解监控”策略) 烟波钓叟”看成是前面那句“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什么?【主词】 “敌”字中间可以补上什5. 请同学依据前面文本来判断一下,“天下英雄谁敌手”中的“谁”与么词语,让文意更顺畅?□是作者的【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是孙权的 20. 承上题,因此,“”在写作上应该是属于什么句?【□直【背景知识补充】(“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理解监控”策略) 述 □”的还原句为何?【不识字烟波钓叟,?倒装】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6. 请同学根据上述背景知识及文本“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判断一下,文本“坐断东南战未休”傲杀人间万户侯】 中的“战”,可能是指孙权与谁的战争?□作者 □?曹操 □?刘备 【因果线索连结】(“推论”策略)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21. 文本“不识字烟波钓叟”中的“烟波”(岸边的雾气)可以连结到前面文本的哪些字词?□?岸 7. 根据上述背景知识,可知文本“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所说的话,作者在此是想要藉曹操的□ □□黄芦 □ □红蓼 ?渡口 □绿杨?堤 ?滩头话来作什么?□称赞孙权 □称赞刘备 ?【背景知识补充】(“理解监控”策略) 【背景知识补充】(“理解监控”策略) ★ 白朴背景知识 8. 根据上述背景知识,可知作者当时有一些处境与孙权有相似处,请同学从文本“年少万兜鍪, 白朴出身于金朝的官宦家庭,从小聪明,喜欢读书,未来应该会走上功名之路。可惜他生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中找一找,上面背景知识所提到于战乱之时,金哀宗开兴元年,蒙古军攻进南京,父亲白华为了金朝存亡四处奔走,无暇顾及的作者与孙权的两个相似处,是指下片文本的哪两句?□?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家庭。南京失陷后,金朝王公大臣的妻儿多被掳送进蒙古军中,七岁的白朴因此与母亲分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幸亏父亲的好友元好问当时还在城中,才将他与姊姊救出。 接下来几年,他们到处搬家,备尝艰苦,白朴曾忌荤吃素以祈祷父母活着归来,可是母亲【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已于战乱中身亡,而父亲也直到他十五岁方才团聚。 9. 承上题,作者当时有一些处境与孙权的确有一些相似处,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作者在此阕词 白华见了他们姊弟,非常欣慰,白朴和父亲重聚后,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科场考试的课的下片举了孙权的例子,可能的用意为何? 业。他对律赋之学很有心得,很快就以能诗善赋而闻名。然而幼年离乱在他心灵上留下难以平□藉着孙权勇敢地为国家向北征战,来暗讽南宋文、武官员懦弱无能,只知向北方的金人妥协 ?复的伤痕,为蒙古统治者效劳的念头让他觉得可悲,于是成年后,他只是寄情文学,完全无意□?藉著称赞孙权的英雄气概来暗指自己也如孙权一般,具有抗金复国的气概 于仕进。 ~17~
22. 在阅读完上面的背景知识后,接着请同学推论思考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一下,其中的“不识字烟波钓叟”有可能是谁的化身?【作者】 【对照题目】(“理解监控”策略) 23. 请同学对照一下题目“渔夫词”,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文本“不识字烟波钓叟”,其中的“钓 叟”其实就是题目“渔夫词”中所指的什么?【渔父】,因此,作者白朴将自己化身为何者? 【渔父】与【钓叟】 【分析作者意图】(“推论”策略) 24. 综合全曲内容及前面关于白朴的背景知识,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中的“傲杀人间万户侯”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他的什么心情感受? □?嫌恶官场生活 □?看轻贪图名利的大官 □不可一世的傲气 25. 综合全曲内容及前面关于白朴的背景知识,请同学推论思考一下,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中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无拘无束 □庸而不俗 □?自由自在,所以请同学推论一下,“不识字”在深层的文意上 有何另外的义涵?□?看破红尘 □文盲(不认识文字) □?识字多,愁苦就变多 【分析写作技巧】(“推论”策略) 26. 承上第23~26题,所以文本“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是属于描写什么的句子? □写人物 □写景 □?写情 27. 综合文本“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其所呈现的画面充满多彩的颜色,现在,请同学推论一下,这些多彩缤纷的颜色可能象征作 者(渔夫、钓叟)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心情是如何的?□悲伤的 □?愉悦的 28. 综合全曲,作者从岸边多彩的植物及渡口等美景写起,再来是描写江面上自在点跳嬉游的白 鹭与沙鸥,最后则写到静坐岸边、隐居不当官的钓鱼老人,即作者自己,像这样的写作是运 用到哪一种视觉角度来描写?□?由远而近 □由近而远 全曲要旨: 29. 请同学在阅读全曲文本后,从上述第1.~28.题的内容中归纳出全曲的主要主旨?【作者藉捕 鱼生活有美景可看、有忘机友可交往,来表明自己(□?淡泊隐居不仕的心志 □等待欣赏自 己的忘机友而一展抱负的心志)】 两首曲的综合比较 曲牌与题目 描写季节 画面颜色 曲中主角 视觉角度 核心主旨 〈天净沙〉秋思 □夏末秋初 □?秋天 □黄 □白 □绿 □红 □?褐 □钓叟 □?断肠人 □?由远而近 □由近而远 传达自己【漂泊】异乡的【孤单】与悲伤情怀 〈沉醉东风〉渔夫词 □?夏末秋初 □秋天 □?黄 □?白 □?绿 □?红 □?褐 □?钓叟 □断肠人 □?由远而近 □由近而远 表明自己【淡泊隐居不仕】的心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