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一般来说,xxxx要具备两种修养:
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国破xx在,仄仄平平仄 xx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x《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 1、b
1 / 5
1、a
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
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
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凄凉xx篇,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x仍风雨,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
2 / 5
xx《风雨》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 1、b 1、a
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
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
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③五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五言b2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3 / 5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 1、b 1、a
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
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
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况乃未休兵。仄仄仄平平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 1、b 1、a
4 / 5
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
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
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