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主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 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容和手段,教育容

1

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

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2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

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 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 目的性明确 (2) 计划性强 (3) 专门的教师队伍

(4) 过滤其他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3

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的教育目的: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个必须)

201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 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

(2) 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3)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

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4

中学教学的意义:

(1)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 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叶圣陶:“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 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 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辨析:教学过程越形象越好?

不对,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

防止直观 带来的消极影响,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

(4) 启发性原则: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简答: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分歧在哪里?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灌输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序有两次含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 基本要求:难点分散

辨析:启发式就是问答式?

错误,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辨析:循序渐进就是知识逻辑顺序?

5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p4k2g1yw5s23r4b01m9s4tl8lgyq00e1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