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历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此,昏暗的铅字长廊、熏人的熔铅炉、沉重的铅版和乌黑的工作服一去不复返,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欢呼着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7月18日,《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沉甸甸的铅字、铅锅、字模、字架等一切铅作业设备,撤销了铅作业机构和人员,印刷厂承印的所有报纸、书刊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这是我国报业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报社,这一时刻,足以载入中国印刷史册。

就在1988年,为促进华光系统的商品化,北大也参加推销和试生产华光Ⅳ型系统。这一年被看作是北大方正集团的起点,这是王选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艰苦研制至此,也是北大在新时期办公司艰苦创业至此,迎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991年3月,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推出。3月2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新闻时第一次提到了北大方正。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采用了以王选技术为核心的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延续了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

底改造。

由此,以叱咤中国出版印刷领域为开端,“北大方正”这一品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催生下,开始茁壮成长。

1979年7月27日,我国第一张用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诞生。

1980年9月15日,我国第一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中文图书——《伍豪之剑》诞生了。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张用汉字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实现的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大事记(上)

1976年12月,王选写出“748工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方案说

明”,次年12月正式定稿,油印几百份,分发到北大和协作单位。

1978年9月,以原“748”工程会战组为基本成员的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成立。

1979年7月,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的硬件部分调通。

1979年7月27日,我国第一张用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诞生。

1980年9月15日,我国第一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中文图书——《伍豪之剑》诞生了。

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编辑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鉴定会隆重召开。

1982年5月,王选的欧洲专利EP0095536“字形在计算机的压缩表示”正式登记。

1983年,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1985年,Ⅱ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入选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该系统被命名为“华光”,意为中华之光。

1985年11月,华光Ⅲ型系统正式面世,1986年获得部级鉴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

1987年,华光Ⅲ型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张用汉字

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实现的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12月,华光Ⅲ型计算机激光报纸编排系统通过国家级验收。

1988年初,华光Ⅳ型系统投放市场,1989年12月通过国家级设计生产定型鉴定,开始大规模推广使用,在中国印刷出版领域掀起一场风暴。

1988年12月15日,在未名山庄召开了第一个大型展示会,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70多家报社、出版社、印刷厂的代表共400多人参会,这是一个把我国自主研制的照排系统推向市场的重大突破。

1991年3月,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推出,并首次见诸媒体。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历程(二) 时光进入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王选开始构想如何引领印刷出版领域的技术发展,例如,取代了“铅与火”的激光照排系统一旦市场饱和,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不会萎缩?要大规模进入海外中文市场,需要进行哪些完善和创新?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历程

从此,昏暗的铅字长廊、熏人的熔铅炉、沉重的铅版和乌黑的工作服一去不复返,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欢呼着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7月18日,《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沉甸甸的铅字、铅锅、字模、字架等一切铅作业设备,撤销了铅作业机构和人员,印刷厂承印的所有报纸、书刊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这是我国报业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报社,这一时刻,足以载入中国印刷史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mwu4tso86m3qp9xkwe9ersa9pruq00xa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