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思维
一、名词解释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心智操作。
3、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心智操作。
4、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 5、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6、概括:在同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心智操作。
7、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8、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9、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10、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1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1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1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1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1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1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1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19、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二、填空题
1、思维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2、根据思维时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3、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5、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6、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
7、想象的源泉是(表象)。
8、按照思维的创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9、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 从思维的抽象程度分,思维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 (创造想象 )。
13、在小学儿童对文艺作品的喜爱方面,低年级儿童对童话、神话信以为真,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爱看动画片。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 )为主的阶段。
14、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是想象( 创造性)发展的表现。
1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及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6、(思维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1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及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8、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容) 19、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 )三级水
三、判断题
1、阅读小说《白鹿原》时头脑里出现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错) 2、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对
3、想象和感知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错)
4、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提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错) 5、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对 6、思维是单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错 7、幻想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想象。错 8、思维与感知觉没有必然联系。错
9.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错)
1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对 11、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对 12、梦境的素材都来源于人的空想。错
13、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错
14、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对 1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错 )
16、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错 17、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想象。错 18、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形式。(错) 19、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对) 四、选择题
1、“一题多解”属于( D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式思维 D发散思维。 2、小学儿童思维转折的关键期是( A ) A四年级 B五年级 C三年级 D二年级 3、思维的特征是:( D )
A间接性 B概括性C具体性D间接性和概括性 4、鲁迅创作出的《阿Q正传》中的阿Q属于(B ) A再造想像 B创造想像 C空想 D幻想 5、思维的基本单位是( C ) A判断 B推理 C概念 D句子 6、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 )
A比较、分类 B抽象、概括 C归纳、具体化D分析、比较 7、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B ) A分类B比较C概括D抽象
8、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 B )。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模仿思维。
9、老师人小王说出砖头的功能,小王认为砖头除了用在建筑上以外,还可以做武器。这说明小王的思维具有( C )
A丰富性B独特性C变通性D批判性
10、小李在解决问题时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说明小李的思维具有( A )
A敏捷性B独特性C变通性D批判性
1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反复探索一个问题毫无结果,如果把问题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及格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现象说明:解决问题时要受到( C )
A定势的影响B知觉特点的影响C酝酿效应的影响D实践知识的影响。
1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衣服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向导它可以用于不灭烈火。这种现象属于(A )
A定势的影响B知觉特点的影响C酝酿效应的影响D实践知识的影响。
13、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14、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是(B) A. 抽象 B、概括 C、联想 D、综合 15、 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 A.空想 B、理想 C、幻想 D、表象
16、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D) A.知觉 B、思想 C感觉后像 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17、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对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属于( B )想象 A 再造 B 创造 C 有意 D 无意
18、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 “摆的是大桥”“摆的是铁路”这种思维属于C
A 集中思维 B 形象思维 C 动作思维 D 抽象思维
19、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的过程属于( D ) A 集中思维 B 形象思维 C 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20、集中思维又称为( A )
A 求同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求异思维 D 抽象思维
21、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属于( C )想象的形象。 A 有意 B无意 C 再造 D 创造
2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C ) A 概括性 B 灵活性 C 间接性 D直觉性 23、“灯是照明的工具” 反映了思维的( A ) A 概括性 B 灵活性 C 间接性 D直觉性 24、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C ) A 感觉B 知觉C思维D注意
2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
26、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D )。 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集中思维D分散思维
27、老师提出“砖头可以当作什么来用” ,学生回答问题涉及不同角度的过程属于( D)。
A 集中思维 B 形象思维 C 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28、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B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29、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 B )。 A空想 B理想 C幻想 D表象
30、电影导演吧名著搬上银幕,这是( B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1、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 )。
A具体化 B抽象化 C概括 D综合
32、在头脑中把同类思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事物过程是(B)。
A分析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33、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转折时期是( D ) A六七岁 B七八岁 C八九岁 D十十一岁 34、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 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 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 35.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 A.表象 B.想像C.意识 D.思维
3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C.广阔性 D.创造性 37.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3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略)
答:知觉特点;定势影响;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动机强度;个性差异。 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小学儿童思维发胀的趋势: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其中转折点(关键)在四年级(十或十一岁)。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其中,概括水平的发展大概经历三级水平: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
3、简述小学儿童对数的概括水平。
答:直观概括水平(离不开直观);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