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九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九章 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

第一节 组织形象概论

一、组织形象的概念

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外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组织状况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一词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组织形象是组织在与社会公众(包括组织员工)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

二、组织形象分类(六种划分方法)

(一)以组织内外表现来划分——组织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内在形象主要指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是组织形象的核心部分。外在形象则是指组织的名称、商标、广告、厂房、厂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典礼仪式、公开活动等看得见、听得到的部分,是内在形象的外在表现。 (二)以主客观属性来划分——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 实态形象又可以叫做客观形象,指组织实际的观念、行为和物质形态,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诸如组织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占有情况、产值和利润等,都属于组织的实态形象。虚态形象则是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组织关系者对组织整体的主观印象,是实态形象通过传播媒体等渠道产生的印象。

(三)以接受者的范围划分——组织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外部形象是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组织的认知,一般所说的组织形象主要就是指这种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则指该组织的全体员工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和认识。由于员工置身组织之中,他们不但能感受到组织的外在属性,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组织的精神、风气等内在属性,有利于形成更丰满深入的组织形象。内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围虽小,但作用却很大,与外部形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可忽视。 (四)以社会公众的评价态度不同来划分——组织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 社会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同或肯定的部分就是正面形象,抵触或否定的部分就是负面形象。任何组织的组织形象都是由正反两方面构成的。公众中任何一个理智的个体都会既看到组织的正面形象、又看到组织的负面形象。对于组织来说,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努力避免或消除负面形象,两方面同等重要。

(五)以公众获取组织信息的媒介渠道来划分——组织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 公众通过直接接触某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由亲身体验形成的组织形象是直接形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借助他人的亲身体验得到的组织形象是间接形象。直接形象比间接形象更能够决定整个组织形象。 (六)以公众对组织形象因素的关注程度来划分——组织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 公众最关注的组织形象因素构成主导形象,而其他一般因素构成辅助形象。例如,公众最关心电视机的质量(图像、色彩、音质等)、价格(是否公道合理),因而电视机的质量和价格等构成电视机厂的主导形象,而电视机厂的组织理念、员工素质、组织规模、厂区环境、是否赞助公益事业等则构成组织的辅助形象。组织形象由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共同组成,决定组织形象性质的是主导形象;辅助形象对主导形象有影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主导形象实现相互转化。

三、组织形象的基本特征

(一)主客观二重性

主观性是指组织形象作为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受到公众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取向、性格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同一个组织在不同公众心目中会产生有差别的形象。 客观性则是指,组织形象的存在这一事实,不受组织规模大小、经营业绩好坏的影响,也不受包括组织领导人在内的任何人承认与否、喜欢与否的左右,也不管组织是否主动去塑造,它与组织本身如影随形。组织形象从组织诞生之日起便开始形成,伴随组织的成长而发展变化,甚至组织由于各种原因不存在了(如倒闭、被兼并),组织形象也还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其生命力超越了组织本身。 (二)系统性

组织实态形象本身是由复杂因素组成的,有公众容易感知的产品质量、功能、形状、色彩、包装;有公众不太容易感受到的组织员工素质、行为规范、风俗习惯,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公众最不容易感受到的组织目标、宗旨、精神、风气等。这些看似复杂的组成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决定了组织实态形象是一个具有很强系统性的整体。塑造组织形象要从整体下手。

(三)动态性

1.由于决定组织形象的因素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形象也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2.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以及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之间还能相互转化。 (四)相对稳定性

组织形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产生、更新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它又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组织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过去的基础。

四、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

C1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当时德国AEG电器公司率先采用设计师被德·贝汉斯所设计的商标,并将其应用在该公司的系列电器产品上,遂成为组织统一视觉形象设计的早期代表。

1956年,IBM公司在其总经理的全力支持下导入CI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CI识别系统。树立了“公司制度健全、充满自信永远走在电脑科技尖端的国际性企业”的良好形象,成为CI开发成功的典型范例。 l970年,可口可乐公司以崭新的公司标志为核心,更新企业的CI计划。

l975年,日本东洋物产株式会社马自达(MAZDA)汽车的开发设计CI,树立了日本第一个开发组织识别系统的典范。

台湾最早引入CI计划的是大企业家王永庆的台塑关系企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的广东,以太阳神集团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开始导入CI计划

五、CIS的基本构成

组织识别系统(CIS)包括组织经营理念、行为活动、视觉传达等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整体传播系统,其中又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组织精神口号等基本要素为主要的识别要素。 CIS的基本构成包含下列三个子系统: (1)理念识别系统,简称MIS; (2)行为识别系统,简称BIS; (3)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S。

理念识别系统(MIS)是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MIS是组织经营战略、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总的原则、方针、制度、规划、法规的统一规范。在设计层面上,MIS具体表现为组织的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右铭、经营策略等形式。

行为识别系统(BIS)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组织内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BIS具体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干部教育、员工教育(服务态度、电话礼貌、应接技巧、服务水准、作业精神)、生产福利、工作环境、内部修缮、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开发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流通政策、代理商、金融业、股市对策、公益性和文化性活动等。

视觉识别系统(VIS)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组织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VIS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名称、组织标志、组织标准字体、组织标准色、组织象征图案等,应用要素包括事物用品、办公用具、设备、招牌、旗帜、标识牌、建筑外观、橱窗、服装饰品、交通工具、产品、包装用品、广告传播、展示陈列等。视觉识别是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其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更直接。

组织的理念识别系统(MIS)是实施CI的重心。视觉识别系统(VIS)的传播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 第二节 组织形象调查

一、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组织自我形象即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组织形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通过组织内部的调查分析,了解组织的自我评价,揭示组织对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期望值,这是组织形象管理调查的第一个环节。

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组织实态即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二)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即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自己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三)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重点了解和分析管理阶层的观点、意见和态度,从中分析本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必须尽可能领会和熟悉决策阶层的观点、意见、态度,以此作为组织自我形象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需要找到谁是本组织的公众对象,他们在哪里通过辨认、甄别公众对象,确定组织形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属于最佳的组织形象管理状态。但同时要注意,知名度越高,美誉度的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九章提纲

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第一节组织形象概论一、组织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外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组织状况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一词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组织形象是组织在与社会公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ftc9rncx02tjb2ixwe3xy6q955i0014u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