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本题只能选 A,但其实目前都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High Throughput Gene Expression Measurement with Real Time PCR in a Microfluidic Dynamic Array, PLoS One,2008, 3, e1662.
Reference Genes for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Organs and Tissues of Eucalyptus Grown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lant Cell Physiol., 2012, 53, 2101.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the Siphonophore Nanomia bijuga (Cnidaria) Assessed with Multipl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orkflows, PLoS One, 2011, 6, e22953. 23.答案:A
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孔径大小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离开,因此可以既起到分离纯化作用,又可以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亲和层析是将具有特殊结构的亲和分子制成固相吸附剂放置在层析柱中,当要被分离的蛋白混合液通过层析柱时,与吸附剂具有亲和能力的蛋白质就会被吸附而滞留在层析柱中。那些没有亲和力的蛋白质由于不被吸附,直接流出,从而与被分离的蛋白质分开,然后选用适当的洗脱液, 改变结合条件将被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主要利用不同蛋白质对某一分子的亲和力大小不同。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在一特定 ph 值的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从而分离蛋白质。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和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吸收 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 6~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一般条件下较难脱去,而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甚弱,所以一般的纸层析实际上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因此,在纸层析中,混合物的分离受两种作用:第一种是溶质在
16 / 63
结合于纤维上的水与流过滤纸的有机相进行分配(即液—液分离);第二种是滤纸纤维对溶质的吸附及溶质溶解于流动相的不同分配比进行分配(即固—液分配)。 24.答案:D
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并且因为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因此可以测定寡聚蛋白质的分子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因为加入 SDS,因此寡聚蛋白质各亚基之间的氢键被破坏,在电泳时只能测定各亚基的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因为没有 SDS,因此不能测定亚基的分子量)。核磁共振主要是用于探究蛋白质的结构,等电聚焦电泳利用蛋白质等电点不同进行分离,主要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25.答案:BD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后即将进行减数分裂的卵母细胞,其产生不需要减数分裂,A 不对。次级卵母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不是有丝分裂产物,C 不对。本题 BD 正确。 26.答案:ABD
解析:信号肽一般位于分泌蛋白的 N 端,由 15-30 个氨基酸构成,主要用于指导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因此一般是需要分泌到细胞外或者存在于内膜系统的蛋白质具有信号肽。注意区分信号肽和信号序列,信号序列存在于翻译后转运的蛋白质,用于指导它们定位到目标细胞器。以及,本题问的是这些蛋白、多肽合成过程中是否具有信号肽,因为最后信号肽都会切除掉。具有信号肽的是共转移的分泌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系列的蛋白及膜蛋白等,故 AB是对的。C 是后转移进入线粒体的蛋白,不具信号肽序列。作为信号分子的分泌性小肽如分泌性神经素(Secretoneurin/SN)只有 33-34 个氨基酸长,是 分泌粒蛋白 SgII 前体最保守的部分,而后者具有信号肽序列(如下图),因此 D 也是对的。
参考文献:
Manserin, a novel peptide from secretogranin II in the neuroendocrine system, Neuroreport, 2004, 15, 1755.
27.答案:BC
解析: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蛋白质一般是分泌蛋白或者存在于内膜系统中的蛋白质。A、D 都是翻译后转运的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不会在内质网加工。 28.答案:ABCE
解析:糖酵解中,6-磷酸葡萄糖会在磷酸己糖异构酶的催化下直接生成 6-磷酸果糖;磷酸戊糖途径中,6-磷酸葡萄糖直接被 NADPH 还原为 6-磷酸葡萄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能被异构化酶催化异构化为 1-磷酸葡萄糖,从而参与多糖的合成;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变为葡萄糖,然后释放到血液中调节血糖浓度。3-磷酸甘油有 2 个来源:1、糖酵解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在细胞质内被 3-磷酸甘油脱氢酶还原而得。2、甘油与 ATP 在甘油激酶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不能直接由 6-磷酸葡萄糖分裂得到。
总结:A 一步异构可实现,B 一步脱氢实现,C 一步异构实现,E 一步去磷酸可实现;6-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 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裂解为 3-磷酸甘油酸与磷酸二羟丙酮,再还原为 3-磷酸甘油,D 描述的一步直接生成不存
17 / 63
在。因此选 ABCE。
29.答案:CD
解析:酶促反应速度时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一般用米氏方程描述,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用矩型双曲线表示,可分为一级、混合级、零级三段,并非与底物浓度无关;当酶被底物饱和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V max ,因此 A 不对 D 对。底物浓度足以使酶饱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但当酶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致底物已不足以使酶饱和时,再继续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度也不再成比例增加,因此 B 正确。当底物处于限速浓度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逐渐减少,酶促反应速度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C 正确。因此选 BCD。本题标准答案没有B,不知道原因。 30.答案:ABD
解析:抗生素耐药性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机制而起作用:
1. 对抗生素的直接破坏和修饰(通过合成选择性靶向或者破坏抗生素的修饰酶),如一些抗青霉素或头孢霉素的菌株可产生 β-内酰胺酶,从而使这两类抗生素的核心结构中的内酰胺键断裂而丧失活性。除此以外还有大环内酯酯酶、环氧化酶、乙酰转移酶、磷酸转化酶、巯基转移酶、糖基化转移酶、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基转移酶、氧化还原酶及裂解酶等。
2. 阻止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通过关键结合位点(核糖体 RNA)的杂交突变,或者通过生物合成通路重新编码(糖肽类抗生素)。如抗链霉素的菌株可因通过突变而使 30S 核糖体亚单位的 P10 蛋白组分改变,从而使链霉素不再
18 / 63
与这种变化了的 30S 亚单位结合。 3. 形成新的补救途径。就是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变为仍能合成原来产物的新途径,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些肠道菌的耐磺胺变异。
4. 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包括将药物改变成易渗出的衍生物,将药物变为不能进入细胞的衍生物,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药物不能进入。比如一些肠道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阻止青霉素的透入细胞。 5. 从细胞中排出抗生素(通过与膜关联的蛋白泵将抗生素从细菌细胞中排出),近年来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株除了外膜的通透性较低以外,还存在主动外排系统。至于 C 选项,通过突变产生小分子配体结合抗生素难度过大(想想抗体的单克隆选择,再想想弄出一个合成配体的酶的难度。。。),因此本题选 ABD。 参考文献:
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酶降解和修饰,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 2006, 33, 34.
The rise of the Enterococcus: beyond vancomycin resistance, Nat Rev Microbiol., 2012, 10, 266. 31.答案:ACD
解析: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它强调以基因组而不是单个基因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生物研究技术等方法,从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和认识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进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相比,基于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研究具有更全面、深入、细致等显著特点,目的是弄清基因组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及相互关系,为最终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为预防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基因组学的进展将推动人们发展相应基因组研究方法,对人类基因组可遗传变异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全面描述和分析,以上部分出自参考文献“Functional genomics: it's all how you read it”,虽然答案没有选,但个人认为 B 正确。近三十年来,高通量技术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学数据成为国际公认的大数据,其特点为:(1)数据量大,例如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核酸数据总量已超过3.3×10 15 碱基;(2)数据量增长迅速,例如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数据量持续指数增长,每5 个月便翻一番;(3)数据种类繁多并不断增加;(4)高通量数据噪音高、信噪比低。对生物学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但需要先进的统计模型与方法,也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技术支持。因此 A 正确。
19 / 63
20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