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移栽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谢长营 李巧芝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
洛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谢长营 李巧芝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一)红薯病毒病
红薯病毒病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有6种类型:1、花叶型,苗期染病,发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2、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3、叶片皱缩型,染病薯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出现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4、叶片黄化型,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5、卷叶型,染病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6、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黄褐色或黑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薯肉有黄褐色斑块。
(二)红薯茎线虫病
红薯茎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为害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种死苗。线虫为害苗床薯苗,在薯苗地下白色部分产生病斑,纵向剖开茎基部,能见到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重病苗内部糠心可达到秧蔓顶部。薯块染病,主要有糠心型与糠皮型2种为害类型,其中糠心型病薯在生产上多见,是由薯苗带病或线虫经薯拐侵入形成的,发病部位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扩展,薯肉被线虫为害后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加之其他微生物侵染,使受害红薯内部呈褐白相间的干腐症状,病薯外表与健薯无明显差别,但薯块明显变轻,放入水内会上浮,被称为“糠心红薯”;糠皮型病薯是土壤中的茎线虫经薯皮侵入形成,发病部位一般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扩展,初期在薯块表皮产生青色至紫色稍凹陷小斑,后因其他微生物侵染呈黑褐色,后期病薯表皮可见龟纹状裂口,皮层内部呈褐白相间的干腐;有时两种症状发生在同一薯块上。
(三)红薯黑斑病
红薯黑斑病主要为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分。薯苗染病,多在近地白色茎基部出现黑色近圆形凹陷斑,严重时幼茎、须根也会变黑腐烂,最终导致死苗“烂床”。大田期和贮藏期薯块染病,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黑色凹陷斑,并深入薯肉,有苦味。潮湿时斑面出现灰色霉层,随后出现黑色刺状物。甘薯黑斑病一般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重茬地或多雨年份容易发病。
(四)红薯枯萎病
红薯枯萎病病菌以菌丝或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枯萎病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变黄,后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向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向切开病薯上部,可见维管束呈褐色斑点,染病植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株秧蔓干枯死亡,接近收获期时,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呈干瘪状。
(五) 蛴螬
蛴螬为金龟甲幼虫,是为害红薯最主要的地下害虫,可蛀食红薯块根,造成孔洞,其蛀害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极易诱发其他病害。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植物地上部分的叶片。蛴螬一般1年发生1代或2代,以成虫或老熟幼虫在地下越冬,5月初出现成虫,对幼苗的危害以春秋两季最重。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检疫控制
在种薯、薯苗调运季节,要切实做好种薯、薯苗的检疫,严禁病种、病薯调运,要对引进的可疑种苗,进行药剂处理。
(二) 农业防治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如对茎线虫病抗病性较好的有豫薯8号、豫薯13号,对茎线虫病、黑斑病等病害抗病性较好的有豫薯7号、豫薯10号等。
2、选用壮苗。壮苗普遍可比弱苗增产15%~20%,壮苗的标准是薯茎粗壮、节间较短、剪口多白浆、叶片较厚实、叶色稍深、顶叶平整。
3、实行高剪苗。移栽取苗时离坑面3cm以上剪苗,可除去容易感病的地下白色部分,降低发病率。
4、轮作倒茬。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红薯与小麦、谷子等作物3年以上轮作,可以减少红薯病菌的积累量,减轻发病。
5、合理施肥。在红薯重病区尽量不施土粪,防止土粪传病。施肥应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6、 控制旺长。对于红薯茎叶出现旺长的地块可以喷洒生长抑制剂,控制其旺长,红薯植株强健则可有效增强抗病性。
7、彻底处理病残体。要及时清除田间病薯块、病薯笼头、病薯秧等病残体进行集中烧毁,以免病残组织污染土壤。移栽薯苗前最好对土地进行深翻晾晒,以消除土层病菌。
(三)药剂防治
1、病害预防。在薯苗移栽时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苗10min,要求药液浸至种苗藤蔓1/3~1/2处,可有效预防黑斑病、枯萎病等病害发生。
2、 茎线虫病预防。轻病区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50倍液,浸薯苗基部10min后栽植。重病区可采用药液灌穴法,即每667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灌穴,每穴灌浇稀释后的药液0.5kg,然后栽苗、覆土;也可采用药剂土壤处理法,即每667m2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kg、或1.5%丁硫克百威3kg、或10%灭线磷颗粒剂1.5kg、或10%丙溴磷颗粒剂3kg、或5%克线丹颗粒剂2kg对细沙30kg拌匀穴施,每穴施毒土10g,先栽秧浇水,后施药土再覆土。如对重病区采用浸苗、灌穴、毒土穴施三管齐下的办法,防效更好。
3、蛴螬防治。可每667m2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kg、或10%丙溴磷颗粒剂3kg、或1.5%丁硫克百威3kg等进行土壤处理,具体方法参照预防茎线虫病方法中的药剂土壤处理法,效果明显。
红薯移栽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