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陆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0期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构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课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环节以多元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走出困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思维;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圖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21-01

上个世纪末,微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使得计算机深入社会和家庭,拉近了普通人与计算机的距离。上网、QQ聊天、网络电视、电子文档等成为了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计算机应用。自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它计算机知识的坚实基础,也是学习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的重要工具。 一、课程发展历史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各大高校开设以来,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和调整,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高教司155号文件《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第二阶段,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指委发布《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构建“1 + X”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第一门课程。第三阶段,2010年《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课程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需要教学生“四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为学生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计算机及互联网上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

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 三、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现状

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此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接受消化新知识的周期较长,相比自主学习更适应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同时,学校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是否有必要开设,如何开设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从学生角度看,首先学习基础差异大。该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受众达上千人。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个体差异明显。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家用电脑普及率达到60%-80%,而农村仅占15%,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偏远地区、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客观存在,导致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出现显著差距。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类似课程,经常使用计算机上网娱乐或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不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

其次学习需求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欲望强烈,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能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已经学过或掌握了大部分操作技能,学习不够投入,而实际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强化练习;还有部分同学感觉课程包含大量计算机名词,琐碎、抽象、难于理解,虽认真学习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最后不同专业对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来自于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要求各不相同。然而目前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在教学上“一刀切”,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科门类及行业背景脱节,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学科内计算机教育及训练,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从教师角度看,由于课程授课规模庞大,需要教师在这门基础课程上投入较多课时和精力。同时由于课程起点低,基础性强,很难帮助教师在教研和科研上有所突破,严重影响了教师在个人专业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一方面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一方面要强化擦作实践。

在理论教学上,围绕计算思维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一个完备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计算思维的培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在美国计算机

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行为。如同所有人都应该具备是非判断、文字读写和算术运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也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上,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于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普及,许多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本课程相关的操作性内容可以被纳入自学体系中。在必要的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如教学网站、MOOC、操作视频分析、考试系统、QQ讨论群、学生助教等,这些实践操作无需教师亲自一对一进行辅导,学生可以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大量实操练习来掌握。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变化发展快的学科,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创新,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的目的是使高校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日常事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了解计算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和信息素质,同时也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为年轻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创造条件。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开拓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0(9):6-9.

[2]郭小燕,韩俊英.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7(3):93-96.

[3]何健,苏守宝,朱俊,严筱永.基于系统观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21):7-10.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者:陆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0期【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构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课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环节以多元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aws36yfs862m61dk4v721et5ixw1005m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