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具有题目明确,作答简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尤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选择题从着重考核知识为主(转变为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作答选择题时失误较多,影响了历史高考整体水平的提高。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选择题的得分率。
一、从限定语入手。求得正确的答案
从近四年历史高孝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
限定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带有“最”字的题目。如1993年新高考历史卷第4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最北已推广到( )
A(闽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长江流域 D(淮河流域
本题涉及4个流域,旨在检查考生对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作物种植范围 ,。错选的原的准确再认能力,并含有思想教育因素。选对正确项D的考生占61因除地理观念模糊外,20,的考生没有抓住最北二字,而错选C项。答案:D
比较常见的限定语还有:主要、根本、直接、不正确、不属于、不同、相同、无关、准确等。如1995年历史高考卷第14题,法国1848年革的根本原因是( )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本题测试结果,正确率只有23,。考生中选C项的占43,,选B项的占27,,选D项的占7,。考生错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根本”二字。可见,能否从限定语入手,是准确判断的前提。答案:A
二、从时间入手,寻找符合特定时间范围的正确答项
掌握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起码要求,也是历史选择题命题常用的手法。因此,从时间入手,“顺藤摸瓜”,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的正确答项。例如:
12,14世纪中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 ) A(运河沿岸城镇迅速兴起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C(海外贸易活跃 D(漕运和海运发达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判断出12m14世纪中期,实际上指的是北宋末期 到元朝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然后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就能选出正确答项。答案:BCD
又如1994年新高考历史卷第29题: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突出表现有( )
A(不结盟运动形成 B(南北对话开始 C(亚非会议召开 D(七十七国集团组成
此题四个选项都是反霸斗争的突出表现,但只要注意到前面的时间范围限制,就不难排除干扰项B项。类似题目还很多,许多学生不注意认真读题,粗心大意,往往忽视题目中的时间范围,故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答案:ACD
三、从题干的中心词句出发,求解正确答项
历史选择题的特征,就是3A_题干的立意出发,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判断,辩明是非,决定取舍。
例1993年新高考历史卷第39题: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 )
A(美国内战
B(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 C(亚洲革命风暴 D(日本明治维新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一概念的理解水平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每个选项全属教学重点内容,考生都了如指掌,但对这些史事的性质和社会意义却缺乏正确理解,故该题错选率高速43,。这与考生是否抓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一中心词句是有很大关系的。答案:A
例1995年历史高考卷第32题,题干提供了关于丘吉尔历史活动的三个事实,反映了丘吉尔在不同时期对苏俄(联)的态度,要求考生根据选项表述的观点,作出判断,旨在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试题正确答案是ABC,答对的仅占27,。错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考生解题时不能抓住题干中“干涉苏俄”,“援助俄国”,“铁幕”等中心词,故漏选B项的占50,以上,未选C项的占27,,未选A项的占10,。
随着近几年历史高考改革的深化,把材料引入选择题,又大大拓展了命题的知识范围,为进一步强化能力考查和改善命题设计提供了条件。而解答材料选择题的关键同样在能否认真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抓住材料中的中心词、字进行分析判断。
四、从选项本身文字表述的错误入手。利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
例1996年第27题:下列各项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无关的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殖民主义国家完全改变了殖民政策 D(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该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题干和四个选项的概括性很强,并含有理论思维的要求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内容。正确作答的关键在于抓住c项中“完全改变”这几个字。
又如1996年历史高考卷第36题: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普列汉诺夫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的人之一
B(以列宁为首的革命派在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取得全面胜利 C(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发地爆发的 D 1905年革命的全国性斗争最高潮是莫斯科武装起义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四件史事是否确实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B项中“全面胜利”和D项中“莫斯科”等几个字,然后利用排除法,就
能找出正确选项AC。
综上所述,历史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的一种基本题型,已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考查功能。要使学生能正确解答历史选择题,教师除了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讲解,对历史现象的深刻分析,对历史理论的正确讲授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1、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正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
路;而中国革命下次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道路。请结合中国近 现代史,分析中俄两国所走不同革命道路的原因及给你带来的启示。 [思路分析]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而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道路.这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
[解题过程]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也聚集在城市,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城市,在全国就具有一种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在城市中的力量颇为强大,而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的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的胜利.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迪: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