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汉字解构设计分析及其传达意义
摘 要:汉字以其极强的图形化特征和独特的构成方式在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汉字解构之后的设计符号更值得我们去探索起内在的设计价值。本文在探讨其符号与符号本身、指涉对象和符号解释等符号学原理之后,阐释它在平面设计中的传达意义。 关键字: 解构;符号;平面设计;传达
中图分类号:J522.4 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20-02 文字从其诞生开始就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以其极强的图形化特征和独特的构成方式,与其他文字相比更值得我们去探索起内在的设计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汉字解构之后的设计符号价值,阐释解构、重构之后的汉字设计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传达意义。 一、对汉字解构的认识
“解构”发声于20世纪60年代的哲学,法国当代哲学家德里达以其“解构思想”来“解构”西方传统哲学,其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思想在西方哲学内部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之后,便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诗歌、语言、音乐、电影等。而在平面设计中,解构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早已被广泛接受,并被赋予了新的面貌和更多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是对创作的一种态度。这里,传达功能已经脱离单一化,隐喻、象征以及装饰都可以成为传达信息的主角,体现一种多元化的传达方式。 (一)汉字解构之后的视觉符号化特征
汉字本身具备了点线面等视觉语言特征,与拉丁文相比,具有更为强烈的图形符号特征。汉字从具像图形发展到抽象协议符号,由繁入简,形成了一套符号程式,也留下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其被解构之后,本身的语言符号特征减弱,视觉符号特征增强,倚重视觉传达的解构了的“汉字”符号更具有一种新的美感和意蕴,成为“有意味的形式”[1]。
单纯汉字的优点是概念明确,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意义认知有一定深度[2]。而缺点是所传达的信息抽象局限,不像图像符号一样具体完整和富有动态感。然而,汉字解构之后所生成的符号弥补了单纯汉字的不足:汉字结解构后,本身的视觉符号语言丰富化,具体化和完整化,同时赋予动态和生命力。 (二)汉字解构之后的视觉传达功能
汉字作为书写符号,有着完备的符号系统。“汉字直接表意”,这是“汉字与西方平阴文字的巨大差异所在,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层根源”[3]。因此,汉字单字可以组成词或成语,再形成句子,根据一定的章法写成文章,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但是,汉字的解构改变了其单纯的传达方式,如作为细节文字出现在主题旁边。解构了的汉字形式多样,因而往往成为视觉的中心,成为信息传达的主角。汉字单字有意,因而利用其字义和结构再经过有趣的设计和创意之后,能够更形象的传递出这层“意”。或者利用汉字解构后的设计符号做隐喻性象征性探索,将其引向一个新的视觉传达天地。 二、汉字解构之后的符号学原理分析
符号就是代表或指称另一个事物的东西[4],汉字是一种语言的符号。汉字解构之后的“汉字”,即为设计符号,也具有这种所指关系。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代表或表现其他失去的东西,可以被人所理解或者解释并对人具有一定意义;是媒介、指涉对象和象征符号的三元关系。另一位学者莫里斯则认为符号的本质在于:符号过程是一种人类行为;符号
研究可以为三个分支: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5]。其实两者对于符号的阐释本质是一样的,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包含了三层含义。 (一)符号与符号自身的关系
符号自身即为汉字解构之后的图像符号,是信息传达的媒介。它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用于表征或替代某一对象[6]。符号自身与符号之间就是符号相互间的形式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号构成组合关系。在设计中想要恰当的传达信息,就应该通过不同形状、色彩、肌理等视觉元素与汉字元素结合,处理好这一层关系。 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在其招贴作品中展示出了各种不同的汉字设计世界,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堆切,而是符号分身全方位的构成诠释(见图1)。又如台湾设计师叶国淞的招贴设计《心经》,以暖灰色反白方式刊载“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于虚实之间展现了心经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涵义;当中的每一字皆择取一至数处偏旁改换为白色(见图2)。这样子的一个元素符号经营就恰当的利用了这一关系达到了传达的目的。
(二)符号与指涉对象的关系
指涉对象就是指符号所能指称和表征的事物,另一种不在场或未出现的事物,可以涉及一件事物,一种关系,一种性质,一种情感,一种观念,甚至一种幻想。如解构甲骨文或者宋体字所形成的符号既是特指那个的指称物,又可以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标志物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平面设计中,所意指的也是相似的内容——设计作品背后的创意与美感、故事。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平面设计中就不能仅仅立于第一层关系,而更应通过强调视觉或使之图形化对解构之后的符号赋义、拓展和延伸来加入更丰富的内涵。 (三)符号与解释的关系
符号解释即为人所理解并传达出一定意义,是必须依赖语境而做出应用性的解释[7]。广义语境包括应用汉字表达思想的人和理解汉字的人(受众)以及各种相关的社会背景因素。在这层关系上,解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结合。
确定性指设计的作品所想要准确传达的信息,这个由细节文字的引导则为观众的迷思提供了导向。不确定性是指视觉图像的意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在细节保证的基础上增加主体元素的确定性来满足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探索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对解构之后的理解。
对于招贴《融》:在素净的背景上透着一个中国传统图形——阴阳鱼,黑白基调,由汉字宋体解体后的笔画和拉丁字母组成。整体沿着中国一种五千年的传统哲学观,“求异”,“合一”。第一个信息,其实是语言学的,即包括招贴上方的小细节文字;内涵即为中西合璧,天下大同。略带幽默感,灵巧地活用了富于现代感的“中国风”,并且用汉字笔画与拉丁字母讲了一个关于文化相融的故事。很可能不同的人对解释这个《融》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核心的信息没有出现偏差,那么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多元意义也是可以接受的(见图3)。 三、汉字解构之后设计符号的传达意义
人们随时在识别、感受、理解和判断生活中大量不同的信息。一个城市的生活格调和文化底蕴,一个施工区的生产秩序和创业精神,一处景观的精神象征和环境氛围往往是通过其中的思念故事符号中去获得这种信息。符号是人与世界信息传递的媒介,人们对这种“媒介”的选择而且越来越趋向视听符号。在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更是传达信息的关键,设计师对于设计目标的价值观的陈述,用怎样的修辞手段或说服技巧传达给受众,使他们能取得充分的认识和情感的认同。设计可以通过诗意的隐喻将各种生活要素转变为一种可理解的文本,一种视觉符号的方式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
第一,汉字虽然被设计解构,但是仍旧保留汉字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所以解构之后的“汉字”传达的第一层信息便是——中国的,民族的。相比日本的平面设计,中国设计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已经有许多国内外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代表汉文化的典型汉字元素,将中国本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适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会更贴切地传达现代人的平面设计理念。
在招贴《汉字的意向》中,整体的意向是把打散后的汉字笔画作为单个视觉元素,即以汉字元素为特殊肌理的效果,结合设计主题,将其形成特定的青花瓷形态。这里除了应用了汉字元素,还加入了另一个元素:“青花瓷”,但是这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青花瓷是中国集工艺、文字和绘画为一体的发明,提到它便会想起其玲珑剔透与精致高雅;而宋体则是浑厚端庄,这与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汉字的意向是相一致的(见图4)。
第二,“汉字”传达的另一层信息便是结合新的语境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德里达认为:“解构”并非为了彻底瓦解作品中原本的意义,而是要在作品之中解开、析出其他意义,使一种意义不至于压制其他意义,从而让多义共生并存[8]。因此,当设计师完成了设计作品时,他不仅赋予产品一种功能性的语义,而且也表达了情感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等其他的涵义,去体现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
日本设计师新岛实的招贴《BASIC》的设计对熟悉的视觉语言和事物进行了新的诠释,将汉字的笔画打散构成,拆开的笔画隐含了“BASIC”基础之意,设计风格强烈。这已并不仅仅一般对汉字元素的理解,而是可以独立存在且能够与环境并存的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概念。这使我们不再把它们看作简单的传达工具,透过表面作品传递给我们更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他的另一招贴也是将宋体笔画组成新的版式设计形式,整体优雅,视觉感强烈。 第三,从设计作品中读出受众自身和所处时代的相关特性。从产生平面设计到现在,设计作品总是反映了他们自身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受众的审美情趣。比如包豪斯年代的设计作品正好经历了当时的结构主义思潮,因而所呈现的设计状态的特性就是追求“结构”。单纯的线面块,字体细节的经营给人的感觉就是理性与构成。而现在的设计作品多元化,比如日本设计师对汉字元素的应用就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特点。设计理念多受禅宗影响,追求少而简约的风格,推崇素色,讲究简单、朴素、风雅、古色古香和留白。日本受众的审美便是“物哀、空寂、闲寂”。
总之,汉字解构之后仍旧是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而且更加多元化和深刻化。通过对此的分析就是不仅要传承和保留汉字元素的民族化特征和精神,还要对有着深厚内涵的汉字元素做一个有意义的创新。解构只是其中一中路径。⑤① 参考文献:
[1] 陈宗明.汉字符号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P202 [2]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170
[3] 戴鹏.浅议汉字符号的视觉传达及文化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6),P70
[4]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4 [5]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53 [6]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41 [7] 陈宗明.汉字符号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P126 [8] 刘子川.“孟菲斯”的“解构”设计观[J],装饰,2004年第2期
[9] 台湾师范大学.艺中求同/华文汉字设计周[M],2009
[10]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靳埭强设计奖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1] 林品章.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台湾: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 [12] 史启新.汉字解构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13] 曹方.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14] 陈俊宏,杨东民.视觉传达设计概论[M],台湾: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