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昼夜交替和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4.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 『重点难点』 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
3.对水平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其目的还在于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1)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我们把它称作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我们把它称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如果人处于昼半球中,就是他的白昼,而处于夜半球之中应该是他的黑夜。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 用当地的太阳高度来演示昼夜半球。
处于昼半球的各地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都处于地平面以上)。 处于夜半球的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都小于0,(处于地平面以下)。 处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0度(处于地平面上)。 [问题]太阳高度最大可以达到多少度? 哪里的太阳高度是九十度?太阳直射点
对于同一地点来说,一天之中什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正午)
(2)地球是在不断地自转的:由于地球不断地转动,在一天之中,地球上的人有半天在夜半球,有半天在昼半球,也就是说,我们的昼与夜在不断地更替。 [问题]昼夜交替的周期为多长时间?一太阳日,即24小时。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们作息的周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
由于太阳日时间不太长,所以地球表面可以被均匀加热,从而保证了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的温度。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现象,而不是昼夜现象。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1)关于零点和十二点的定义: 十二点:太阳处于上中天图:
太阳总是先到达东边的人的上中天,(或者说处于东边的人总是比西边的人先到达它们的12点),也就是说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总结: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根据以上分析与总结: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 地理经度 地方时 15度 1小时 15分 1分钟 15秒 1秒钟 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的计算法则: 已知两地的地方时之差,根据一地经度,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理经度; 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例题:
(2)总结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寻找地方时的标志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间经线、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②计算标志点与所求地点的经度差,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③根据计算经度差时所利用的东西位置关系,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东加西减) 地方时因经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使用起来不方便,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地方时给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国际上在1884年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 2、时区和区时: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区时的计算法则:
(1)各地所处的时区:当地纬度/15,四舍五入后得到的整数。 (2)时区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 (3)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东加西减。 (4)日界线: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没水平方向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左右手定则。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我们称为地球偏向力。它对于地球表面的水流与气流的作用很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