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廊坊高三调研]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B.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A项正确。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故B、C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2.[2024·厦门高三联考]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宪法的权威性,而是强调宪法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排除B项。力求表述准确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与社会转型相关的内容,而是强调宪法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排除D项。
答案:A
3.[2024·佛山高三质检]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解析:由“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故B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于1982年,故排除C项;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出台,意味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使命结束,故D项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所以选D。
答案:D
4.[2024·厦门高三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解析:由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以得出所述为1954年宪法,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开启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A项不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项不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D项不正确。
答案:C 5.
[2024·德阳高三统测]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右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
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解析: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了,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
6.[2024·益阳高三评估]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 )
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 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7.[2024·焦作高三六校联考]“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的制度( )
A.有利于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C.易造成农村基层群体的利益失衡 D.确立于1982年宪法的修订
解析:根据材料“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可知,农民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制下仍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农村基层群体的利益失衡的信息,排除C项;该材料出自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