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冀人版(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九课 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耳朵的构造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能举例说出保护听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

1. 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探究性问题。 2. 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

3. 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4. 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积极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 能对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产生兴趣。 2. 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分工协作完成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到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多种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人耳结构模型、硬纸筒、漏斗、气球皮、系有细绳的泡沫小球、乳胶管,(约20厘米)、笔管尾塞、胶带、救护车鸣笛、上下课铃声、打雷声等音频及,课件等。 学生准备

搜集到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导: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知识。请大家认真倾听下面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能告诉你什么信息。(播放救护车鸣笛、上下课铃声、打雷声等音频。)声音是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再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2. 提问: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

实验探究,构建知识

1.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引导: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耳模型,分析我们的耳由哪些部分组成。 (2)观察:学生分组观察人耳模型。

(3)讲解:人耳从外到内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组成,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半透明薄膜。

(4)讨论: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并将讨论的结果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 2. 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1)提问:声音进入外耳道,能使鼓膜发生什么变化?

(2)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①把一块气球皮绷紧在硬纸筒的一端,用胶带固定。

②把系着泡沫塑料小球的细绳用胶带粘在纸筒上面,使泡沫小球悬挂在气球皮中心。

③从另一端向纸筒内说话,观察泡沫小球有什么现象。 (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汇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5)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小结:当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就像纸筒上的气球皮,样振动起来,把声音信号传递到听小骨,听小骨把信号通过耳蜗传给听神经,最后听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 怎样保护听力?

(1)引导: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如果耳朵受到伤害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觉。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做法可能会影响到耳的健康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力?请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听力的倡议书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整理资料并完成倡议书,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

(3)总结:保护听力,我们应做到:①不用力,扭耳廓,②不用尖锐的工具,拘耳屎,③尽量避开噪声,听到巨大的声音(例如雷、声、炮声)时要张口,避免震破鼓膜,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洗澡、游泳后要把,外耳道内的水擦干净,以免引起中耳炎,⑤预防鼻炎、咽炎。鼻、咽

冀人版(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第九课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耳朵的构造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能举例说出保护听力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4.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积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05s9dm9m9s4tl8lgrm6o2vt5lzj600cr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