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唐少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03期
历史教育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一支高素养的历史教师队伍。有研究表明,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二是学科专业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四是其他文化知识。[1]
首先,看看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应该都学过,但在学生时代的学习只是记记、背背、考考,走出大学后很快也就“还”给老师了,根本谈不上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如注意规律,初中、高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不超过25分钟,而通常一节课有40分钟或45分钟,那么教师怎么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如果按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对一节课40分钟进行肢解,我们可以发现,每节课刚开始5分钟,学生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很难安静下来,所以,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尽快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接下去的20分钟,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学习状态最好的时间段,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来实施教学,让重点难点能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讲解呢?再接下去的10分钟,也就是在一节课过了25分钟之后,学生是否还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呢?一般来说,这个10分钟学生已经开始走神了,因此,教师就应该改变“刺激”方式,让学生用几种学习方式来学习。有研究显示,在以听讲为主的大学课堂里,学生保持注意不到40%(Pollio,1984),而且,如果在开头的10分钟内能记住70%的话,那么在后10分钟内他们至多能记住20%(Mckeachie,1986)。到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是拼命讲、拼命赶进度,还是把这点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5分钟的总结回顾,如果教师运用得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把一节课分成这样四个时间段来剖析,也仅仅是一般认识,具体情况要复杂多了,笔者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即考虑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再如记忆规律,19世纪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得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记忆材料数量的减少,以后逐渐缓慢,最后遗忘在一定的水平上,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时间规律。见下表[2]:
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遗忘最快的是在识记之后1小时之内。由此可知,为了防止遗忘,必须尽早复习。历史学科知识需要记忆的量不少,如何按记忆规律组织和实施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作为教师应该去熟悉这些研究成果,并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再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高效学习者能够与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组成“块”,使工作记忆容纳更多的信息,为此,有研究者就提出了许多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具体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使用的知识结构教学法、图示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