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复习笔记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题型:1.单选(10X 1分=10) 2.判断(10X 1分=10) 3.简答(5X 6分=

30) 4.论述(2 X 10 分=20 ) 5.案例(2X 15 分=30 )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1. 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 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

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 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

3000年前就已出现。

3.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选择

4. 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 所高等学

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 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圭寸建社会 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 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

7.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 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 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 __________ 。 9. 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 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

大学。

10. 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被称 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 三大职能 确立的标志。(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 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 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 京师同文馆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 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

班级授课制 的学校。

12.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 ,同年颁布,故称 “癸

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

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

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 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 通儒院开了中国

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最后三章 1.

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 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

2.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

-1 -

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3.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① 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4.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三大模式:选扌―

① 集权模式(中国)②分权模式③并重模式。 5. 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6.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 具备法定条件 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 历。 7. 我国学位制度分三级: 学士、硕士、博士 学位。 8. 高等教育大众化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把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 3阶段:

① 精英教育阶段:一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国适龄人口的比例(毛入学率) 在15%以下

②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在15?50%之间;我国2002年跨入 ③ 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在50%以上。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国适龄青年( 15?50%之间,这是马丁 ?特罗提出的 件。 判断: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在 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显性条

(V)

也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 模式的多样化及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 的关系等一系列质的变化。 10.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第一单元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CH7 § 2 1. 选择题:1)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2)《学记》(中国第1部教学文献)提出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原则; 3 )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原则是一个体系。 4)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判断:知识与能力并不成正比。(V)

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V

☆ 2.结合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出来的对教学

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合理性、 实践性)。 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①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②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 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 的知识,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知行统一(美教育家杜威)的规律。 ⑤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⑥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 要求:a.使全体学生都得

以发展,面向全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b.个别差异,有的放矢,不同的

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⑦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a.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 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b.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

⑧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 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 1) 给一个材料围绕一个原则回答,

eg:钱学森之问: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2) 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论 3. “文以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之中;

英国教育家、哲学家罗素强调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才能教育别人。 互动合作式教学意味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 _

等中的首席”。

4. 孔子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认为教学应 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第二单元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CH8 § 3

1.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 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判断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X)

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三增三减(新增)

① 学生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作用递减

-2 -

② 教学的发现性递增,传习性递减 ③ 参加直接实践递增,接受间接经验递减 3.

高校常用(基本)教学方法,包括: |选择 ① 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 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

② 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 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

③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3. 讲授法以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简答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讲授 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教学效率较高, 在目前仍然是最基本、最常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的 基本要求是:

① 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的讲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进行,突出重点 和难点):

② 内容的科学性:

③ 内容的逻辑性 (要运用准确的概念和教学语言,内容要有系统性、条理清 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④ 语言的感染性 (语言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

4. 《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即要求教师讲授,要善于打比方, 明了易

懂。(V)

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实验实习法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 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

1918年首创的。

发现教学法 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程序教学法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提岀)。 4. 高校其他的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方法) :

① 案例法:美国哈佛大学于

1918年首创;

② 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岀:

③ 程序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金纳提出。 5.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简答

① 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②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③ 依据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④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⑤ 依据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的要求。 判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V)

启发式不是一种教学方法。(V) 6.

为什么说启发式教学不是具体的教学方

法 (简答或判断) ③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 的机会。

缺屈:①不能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

启发式教学 是指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 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它不具有一套固定模式和具体环节,所以不是一种 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仅仅是一种教学原则、教学思想。

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 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2. 远程授课起步于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单元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CH7 § 1

3.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选择

1.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 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简答

(特殊性); (双边性);

① 小规模化;②短学程化;③场所多样 —

4. 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5. 课堂教学

课前---备课(预习);课中---上课;课后---辅导与答疑、考核与评价。 ☆.备课的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简答

①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②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③ 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发展性)。

简答

备课是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环节,是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① 备教材(懂、透、化,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

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 难点了然于胸。同时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 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

☆ 2.怎样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① 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

② 教学认识的 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

③ 教学认识和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认识时限不同,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 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3. 判断:|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 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 判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V) 4.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性质): 选择 ① 专业性;②独立性;③创造性;④实践性。 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② 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② 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 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等,乃至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③ 备方法(寻求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5.上课

是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实施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 核心环节。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 气氛活跃。(大学上课与中小学上课的差异)

(V)

第四单元 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 CH8 § 1 § 2

3. 如何理解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 ① 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② 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③ 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4. 试述高校的课程结构划分: ① 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 ②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③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④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并非用言语陈述的,非正式的对学生有 着潜移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诸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

1. 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讲行说明的; 在我国,

班级授课制始于

☆ 2.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第五单元高等学校教学内容(课程) 1. 在西方,英国的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用“课程” 一词。 2. 课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

判断:教学科目仅仅是课程的一部分(V)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X)

-3 -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默化作用的教育内容作为课程,它只存在于有目的教育里,而不是无处 不在。)

5. 高等学校课程编制原理

① 学科课程:始终没有被其他课程编制或设计取代的 ② 关联课程: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 eg数学

③ 融合课程:将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科 eg教育心理学

④ 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一门新的课程 ⑤ 问题课程:核心课程,围绕重大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⑥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侧重学生直接经验,动手做 eg实验课 6 ?高校课程文件包括: ① 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反映了一个社会

对某专业学生培养规则的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课程方案 包

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 、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

(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②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 教学

指 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① 说明部分(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科书编选的依据、教学方 法提示);

② 正文部分(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逻辑,系统地安排全部教科书的主要课题、 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基本观点和教学时数,规定练习、作 业、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

③ 附录部分(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7. 学分制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首先施行;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

8. 高等学校的教材或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它们都是课程 内容的直接表达。

判断:高等学校的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V)

高等学校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X)

-4 -

9. 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选择题) :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六单元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1.

1681年,法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2. 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法); 1996年5月1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 法》;

1998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 教师包含的两侧含义:

①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专业人员:eg:。。。。。。。的人员(X) ② 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4. 教师的角色:①传授者;②管理者;③代理人。

教师角色特征:①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②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③具 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

☆ 5 .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或者三个基本任务 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的基本任务

① 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

知识:

② 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 ③ 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研: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服务社会: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6. 怎样理解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①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

②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

③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

教师劳动的群体性

(决定了教师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7.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创造性;选择 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

教师劳动的 示范性;

8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

① 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② 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尊重集体);

③ 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

④ 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 理能力,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

⑤ 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 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9. 怎样理解教师的教育情意(概念、内容)

教师的教育情意1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 识等。 墜]具体有:①教育理想;②教育情操;③教育性向;④教育自我。 10. 教师的权力:

① 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 ④ 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11. 判断: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 因为它是基本要求,

就意味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V)

12. 大学生的身心特殊性(高等教育对象) ① 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② 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 ③ 他们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 ④ 他们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 ⑤ 他们面对的压力也较大; ⑥ 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不够。 13. 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包括: ① 作关系、组织关系(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

②②认知关系、情感关系(心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

-5 -

“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示范性。

14.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① 认识和理解学生;

② 树立威信,提高业务素质,以身作则 ③ 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③ 道德义务关系(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第七单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校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 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19世纪初算起。(洪堡)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 简答 ☆ 2.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① 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 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③ 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⑤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⑥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3. 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的意义: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 究,通过对

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 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 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的内容:

① 研究教育对象;②研究教学内容;③研究教学方法。 5?判断: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V)

6?高校科研管理中常见的方法:激励法、计量法

(选择)

第八单元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制约作用)

① 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② 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③ 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④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教育学》复习笔记解析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题型:1.单选(10X1分=10)2.判断(10X1分=10)3.简答(5X6分=30)4.论述(2X10分=20)5.案例(2X15分=30)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yks3om3g34ka295j7z7yqpo85slb00d5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