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关晓楠,杨曦艳,杨新春,陈牧雷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5)001 【总页数】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辅助装置。它于1968年由Kantrowitz等[1]报道并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IABP通过其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增加舒张期主动脉内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并通过气囊在舒张晚期快速放气,减低主动脉内压,减轻左心室后负荷。有研究者认为不仅心脏受益于其血流动力学效应的改善,包括肺、肾脏、胃肠道血流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2]。
IABP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近期公布的相关指南中,也都给予IABP治疗很高的推荐级别。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11年公布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中提到,对于血流动力学受损的患者(包括肺水肿、低血压、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均应在置入IABP后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
1 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国外有研究报道,对于AMI患者,即便是早期采取了诸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积极治疗措施,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仍可高达50%[4]。因此,临床上在积极的再灌注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后,也积极开展了附加治疗,包括血管升压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机械支持等,以便稳
定血流动力学及改善预后。IABP是使用最普遍的左室支持装置,2011年ESC公布的再血管化指南[5]推荐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存在机械并发症患者中使用IABP(推荐级别为I级,证据级别为C级),而 AHA/ACC基于1968年至2011年间十几项临床试验的结果[6],2011年公布的PCI指南中推荐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中均可以选择性应用IABP(推荐级别为Ⅱb 级,证据级别为C级)。
由Barron等完成的NRMI-2研究纳入了23 180名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7268名患者接受了IABP治疗。结果显示,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纯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67% vs. 49%)[7]。国内刘怀昌等的研究也认为IABP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提高心脏指数,纠正心力衰竭、升高血压和稳定血流动力学[8]。
目前,关于IABP的临床研究数据并不充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更是寥寥无几。评价IABP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还需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IABP-Shock II-Trial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联合PCI治疗与单纯进行PCI干预患者在30天死亡率、炎性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以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等。该研究共纳入了600名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12年8月公布的早期分析结果显示,应用IABP组30天死亡率为39.7%,单纯PCI组为41.3%,统计学分析认为两者无显著差异(P=0.67);ICU住院时间、炎性指标、肾功能等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出血发生率(3.3% vs. 4.4%,P=0.51),外周缺血发生率(4.3% vs. 3.4%,P=0.53),脓毒症发生率(15.7% vs. 20.5%,
P=0.15),卒中发生率(0.7% vs. 1.7%,P=0.28)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远期预后有无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9]。
BCIS-1(Balloon Pump-Assisted Coronary Intervention Study)作为目前唯一的在高危PCI患者中应用IABP的随机对照试验,其分析结果认为,尽管使用IABP患者的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心肺复苏等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其余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0],因此优势并不显著。
2009年Sjauw等[11]发表的meta分析纳入了10 529名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30天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18%。然而,在接受早期PCI治疗的患者中,IABP组患者30天死亡率则较对照组高6%。分析认为IABP可能通过增加冠脉血流灌注提高了血栓溶解率,与溶栓药物具有协同作用[12]。但同时,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血运重建(包括补救PCI、冠脉旁路移植术)率更高(39% vs. 9%,RR=4.0,P<0.001)。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溶栓治疗中早期再灌注最为重要,其次为IABP。尽管显示IABP在PCI患者中获益的证据不足,但是其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已被大多数临床医生所认可。
2 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一些学者认为,基于IABP对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善作用,将其应用于不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的治疗也可使患者受益[13]。Ohman等[14]研究发现,在PCI前时代,IABP组再闭塞率较对照组更低(8% vs. 21%, P=0.03),不良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再发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和再缺血)发生率也较低(13% vs. 24%, P=0.04),但大部分研究未显示应用IABP的患者较标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