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题(精品WORD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③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德育的具体内容: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③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④集体主义教育 ⑤劳动教育 ⑥自觉纪律教育 ⑦社会公德教育

⑧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4.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关系如何?(P215)

答: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区别:德育过程又叫做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注重和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

加影响进行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注重和强调的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由低到高,由不完善到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发展过程。

联系:学生思想品德是在德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的教育逐渐形成发展的;教育者在

实施教育时要求必须遵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如何理解?(P229—232 论述题 理解前两个点,展开谈)

答:(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段性

知:即到的认识,指人们对一定道德关系及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其基础上

形成的道德

情:即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们对事物爱、憎、

好、恶的主观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指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及道德行为所作出的一种坚持不懈的

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指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持下,人们对

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一种反应。

知情意形的关系: 情 建立 调节

丰富 转化

知 行 (基础) 巩固提高 锻 炼

建立 调节 意

统一性: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必须统一地和谐地发展,缺一不可。

多端性:指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这样一种顺序,既可以从丰

富道德情感入手,又可以从锻炼道德意志入手,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⑴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⑵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积极作用

①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是按照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从而

能保证对学生品德影响的这样一种针对性。

②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是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

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原理组织起来的,从而能够保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具有科学性。

③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可以预先估计到从而使教育者

及时地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以加强教育的效果。

④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集体进行的,良好的学生集体是学生思想

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环境。

⑶社会性和实践性

①强调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

②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 ③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衡量和检验。

(三)德育过程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开展积极的矛盾运动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

矛盾.

学生德育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6. 什么是德育原则?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P234、235 案例分析 理解德育

原则,含义大致记住,即【】内的内容)

答:德育原则: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常用的德育原则有: (一)疏导原则

【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二)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得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者要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没一个学生,依靠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善于提出并严格执行各项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沿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积极落后的一面】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机体,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德育过程中,要针对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思想状况,从具体的时间、地点、

条件出发,灵活地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七)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要求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 7. 什么是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实施德育的途径有哪些?(P241、

242、249 理解德育方法,含义大致记住,即【】内的内容)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

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觉悟,形成正确观点】

(2)榜样教育法

【又称示范法。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感染、鼓舞激励学生】

(3)实际锻炼法

【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5)修养指导法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

(6)品德评价法

【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否定,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 实施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第八章 教学(上)

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理解?(书上没有,可能出选择题) 答:教学内容通过三种形式体现: (1)课程计划

含义: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总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构成: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含义: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统一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教

学指导性文件

(3)教科书

含义: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2.教学的意义、本质及任务各是什么?(P153、154)

答:教学的意义:强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但非教学唯一。

教学的本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教学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如何理解?(P159 重点理解前三个) 答:(一)教与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体现:

(1) 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上 (2) 体现在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密切联系上 (3) 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密切联系上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基本规律 (1)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必要的心理条件 (3)知识和智力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 (4)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化 (5)防止两种倾向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主义规律(即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 (1)为什么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 ①由教育目标要求所决定 ②由教师自身修养所决定 ③由教学内容是所决定 (2)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有赖于知识的提高 ②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1)学生掌握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学生掌握间接经验又有助于直接经验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深刻化、全面化.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68 简答题) 答:(1)引起学习动机 (2)感知课程内容 (3)理解课程内容 (4)巩固知识和技能 (5)应用知识和技能 (6)学业的检查与评定

5.什么是教学原则?举例说明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P172 简答题 举例时要举具体的例子)

答: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律提出来的,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区别: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具有客观性;而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基本要求,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主观性。

联系: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并且反应教学规律. 举例时以下七个任选其一即可

①直观性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②启发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的反映。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④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⑤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⑥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⑦因材施教原则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6.常用教学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P173 论述题 重点理解前三个) 答:(一)直观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

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为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直观性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二)启发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课

程内容的本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启发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

一规律的反映。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讲清基础理论,并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

行动统一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有知能用。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四)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师所教的课程内容应准确无误,同时保证所举的实例、所用的方法以及教学的

组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五)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达到

熟练的程度,当需要时能很快地再现出来,并能熟练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六)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

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 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七)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

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第九章 教学(下)

1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

些?如何理解?(P180)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题(精品WORD文档)

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③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德育的具体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③共产主义理想教育④集体主义教育⑤劳动教育⑥自觉纪律教育⑦社会公德教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vkk4mmkj8c83h0epna2cg5h8ins2016d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