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17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小题。
①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②③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赴任。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小题。
①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苏 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②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①熙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淫雨写起,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第三句重在表现天气寒冷。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 C.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 D.第六句写景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营造出明净清亮的美妙意境。 (2)本诗尾联中“未随埋没有双尖”一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题。
过 岭
苏 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②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毵(sān)毵: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中。
B.颈联用典。“濯足”一词用的是《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C.尾联第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
D.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波鸣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充分体现了苏诗气势恢宏、激情磅礴的特点。
(2)本诗是如何表现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注]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是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①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小题。
①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②
想见皇华过二花,壶浆夹道万人迎。
③④
连昌宫里桃应在,花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肖胄: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②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③连昌宫:唐宫殿。④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在这首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
C.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 D.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就是众望所归。 (2)“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
归雁(其一)
杜 甫
①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②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③④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专题突破练17 古代诗歌鉴赏 (综合选择题)
1.(1)D 解析 D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寂寞惆怅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参考答案 ①a.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b.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写景的手法和情景之间的关系。手法注意区分眼前景和别后的想象之景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然后通过意象分析远近关系,最后分析景和情的关系。分析情感时,注意注释及诗中“同归”“故国”等词蕴含的感情。
2.(1)A 解析 A项,首联“黄昏”点明时间,天气由落雨变成落雪,没有时局暗示,也未突出作者心情紧张,属无中生有。
(2)参考答案 ①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的形象。②诗句表面上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
解析 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入手,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3.(1)D 解析 D项,“气势恢宏、激情磅礴的特点”理解有误。这首诗写的是“空涧”“翠
岚”“花雨”之景,体现不出“恢宏”的气势;表达的是遇赦后的轻松和喜悦之情,没有“澎湃”的激情。
(2)参考答案 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的乐观;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中,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写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等景象,尽显他置身自然的愉悦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注意结合诗的内容:首联写自己被贬七年后归来,在曹溪饮水的甘甜感觉,表现了其乐观豁达的态度;颔联回顾自己的贬迁犹似一梦,而自己却是在“醉中”度过,没有显示被贬的痛苦之情;最后两联写景,优美的景色显示了诗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悦心情。
4.(1)B 解析 B项,首联下句的意思是,曾经看到图画,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难行,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反衬其精神可敬。
(2)参考答案 ①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道路的高峻。②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道路高险,比如“登天”“鸟道”“无地”。③用词生动。“悬”字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股栗,“泻”字写出听到江水声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觉。
解析 诗歌的颔联是写通往永康之路的艰险,因此,可以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修辞的角度看,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如“悬”“泻”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通往永康之路的险峻。
5.(1)C 解析 C项理解错误,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大得人心的使者。
(2)参考答案 ①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情。②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姓见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③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之情,连鹊都“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可见使用的手法是拟人、想象。
6.(1)B 解析 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
(2)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北归之雁。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在沙滩上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写诗人想让大雁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忧愁寂寞,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