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第一章 土方工程
(P5)1.土的工程分类: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将土分为八类。 (P6)2.土的组成:土一般是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空气(气相)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三者比例关系不同,反映出土的物理状态不同,如干燥、湿润、密实、松散。
(P6)3.土的可松性: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动夯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大小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P7)4.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之间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 (P8)5.土的渗透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水穿透土层的能力,以m/d表示。分为透水性(如砂土)和不透水性(如黏土)。它影响施工降水和排水的速度。
(P9)6.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 (1)满足生产工艺、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
(3)场地土方量填、挖方力求平衡,使土方运输费用最少; (4)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P17)7.土方调配的原则:
(1)应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平衡和就近调配。 (2)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原则。
(3)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4)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5)尽可能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将余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 (P20)8.地面水的排除一般采用排水沟、截水沟、挡土水坝等措施。 (P20)9.山区的场地平整施工,应在较高一面的山坡上开挖截水沟。
在低洼地区施工时,除开挖排水沟外,必要时应修筑挡土水坝,以阻挡雨水的流入。
(P22)10.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明沟排水的纵坡宜控制在1%~2%;集水井应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每隔20~40mm设置一个。
(P24)11.流沙.现象:如果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土的饱和密度时 ,即 ,则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这种现象就叫“流沙现象”。
(P24)12.涌冒现象:当基坑坑底位于不透水土层内,而不透水层下面为承压蓄水层,坑底不透水层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时,基坑底部即可能发生涌冒现象。 (P24)13.防治流沙的措施: 抢挖法 打板桩法 水下挖土法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地下连续墙法
(P25)1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 (P27)15.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水位降低值不大于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当沟槽宽度大于6 m,或土质不良,宜用双排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环状井点。环状井点,四角部分应适当加密,井点管距离基坑一般为0.7m~1.0m,以防漏气。井点管间距一般用0.8m~1.5m。
(P29)16.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水井分为完整井与不完整井;凡井底到达含水层下面的不透水层顶面的井称为完整井,否则称为不完整。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无压井与承压井。
(P31)17.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是:先排放总管,在埋设井点管,用弯管讲井点管与总管接通,最后安装抽水设备。而井点管的埋设是关键工作之一。
(P31) 井点管的埋设一般采用水冲法,分为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井点管埋砂后,在地面以下0.5m~1.0m内,需
.
精品文档
用黏土封口,以防漏水。轻型井点选用时,一般应连续抽水(特别是开始阶段)。抽水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
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比保持均匀,做到细水长流。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P34)18.当基坑开挖较深或降水深度超过6m必须使用多级轻型井点。
当降水深度超过6m,土层渗透系数为1.0m~2.0m/d的弱透水层时,采用喷射井点降水比较合适,其降水深度可达20m。
(P41)19.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向前向上,强制切土。挖掘能力大,生产率高,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一~三类土,它与运土汽车配合能完成整个挖运任务。可用于开挖大型干燥基坑以及土丘等。
(P45)反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挖掘能力比正铲小,能开挖停机面以下一~三类土,适用于挖基坑、基槽和管沟有地下水的土和泥泞土。
拉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后退向下,自重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可用于开挖大而深的基坑或水下挖土。
抓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挖掘能力较小,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常用于开挖基坑等。 (P49)20.当地形起伏不大,坡度在20°以内,挖填平整土方的面积较大,土的含水量适当,平均运距短(一般在1000m以内)时,采用铲运机较为合适。
(P51)21.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当填方土料为黏土时,填筑前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0内。如采用不同土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
(P51)22.填土压实的方法: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碾压机械有光面碾(压路机)、羊足碾和气胎碾。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主要用于小面积回填。有人工夯实和机械和夯实。夯实机械有
夯锤、内燃夯土机和蛙式打夯机。
(P52)填土压实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P53)23.最佳含水量:即最大干密度时所对应的含水量。
(P54)24.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P54)25.为防止坑壁滑坡,根据土质情况及坑槽深度,在坑顶两边一定距离(一般为1.0m)内不得堆放弃土,在此
距离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P54)26.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150~300mm厚的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进行挖土。如用机械挖土,为防止基
底被扰动,结构被破坏,不应直接挖到坑槽底,应根据机械种类,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200~300mm,待基础施工前用人工铲平修整。深基坑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方法。 27.爆破作用圈
①压缩圈 这个圈距离爆破中心最近,在这个范围内的介质直接受巨大的爆破作用的影响。如果是可塑性的泥土,
便会遭到压缩而形成孔穴。如果是坚硬的岩石,便会被粉碎。
②抛掷圈 这个范围内的介质受到的破坏力较压缩圈为小。 但介质的原有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的
碎块。
③破坏圈 这个范围内的介质,虽然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没有余力使之产生抛掷运动。一般把这个范围内
被破碎称为独立碎块的部分叫做松动圈,并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体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④震动圈 在这个范围内,爆破作用力已减弱到不能使介质结构产生破坏,只是发生振动。 28.火花起爆、电力起爆和导爆索起爆三种。
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1. (P74)其他地基加固方法简介(形成方法、适用范围)
① 砂桩地基 采用类似沉管灌注桩的机械和方法,通过冲击和振动,把砂挤入土中而成的。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
表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②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
.
精品文档
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粘性土地基,对超软土效果更为显著 。
③ 预压地基 是建筑物施工前,在地基表面分级堆土或其他荷重,使地基土压密、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建筑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适用于各类软弱土地基。
④ 注浆地基 是指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而将土粒胶结起来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局部加固新建或已建的建(构)筑物基础、稳定边坡及防渗帷幕等,也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2. (P75)常用的浅基础类型有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式基础和箱型基础。
3. (P79)施工前,如地下水位较高,可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处,以保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
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
4. (P80)基坑开挖,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处,并尽量减少对基坑底部土
的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以上200~400mm厚的土层,应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基坑验槽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P81)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筑完毕。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带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贯通,顶板浇筑后,相隔2~4周,用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填灌密实,并加强养护。
停止降水后,应验算基础的抗浮稳定性,抗浮稳定性系数不宜小于1.2。
5. (P82)端承摩擦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及桩尖共同承受的桩。
摩擦端承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6. (P84)钻孔灌注桩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两种施工方法。
7. (P85)钻孔时,先安装桩架及水泵设备,桩位处挖土埋设孔口护筒,以起定位、保护孔口、存贮泥浆等作用,桩架
就位后,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时应在孔中注入泥浆,并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护壁、携渣、润滑钻头、降低钻头发热、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 8. (P87)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及处理
(1) 孔壁坍塌 主要原因: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黏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
时如出现孔壁坍塌,首先应保持孔内水位并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定钻孔的护壁。如坍塌严重,应立即回填黏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
(2) 钻孔偏斜 (3) 孔底虚土 (4) 断桩
9. (P89)振动灌注桩可采用单振法、反差法或复振法施工。 10. (P89)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及处理
(1)断桩 主要原因:桩距过小,受邻桩施打时挤压的影响;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就受到振动和外力;以及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对桩产生剪应力等。
处理方法:经检查有断桩后,应将断桩段拔去,略增大桩的截面面积或加箍筋后,再重新浇筑混凝土。
(2)瓶颈桩 主要原因:在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土层沉管时,土受挤压便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的混凝土,造成颈缩。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量少,和易性差,混凝土出管扩散性差也造成颈缩现象。
处理方法:施工中应保持管内混凝土略高于地面,使之有足够的扩散压力,拔管时采用复打或反差办法,并严格控制拔管速度。
(3)吊脚桩 主要原因: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承载力或钢活瓣桩尖刚度不够,沉管时被破坏或变形,因而水或泥沙进入桩管;拔管时桩靴
(4)桩尖进水水泥 主要原因:钢筋混凝土桩尖与桩管接洽处或钢活瓣桩尖闭合不紧密,钢筋混凝土桩尖被打破或钢活瓣桩尖变形等所致。
处理方法:将桩管拔出,清除管内泥沙,修整桩尖(被打破或钢活瓣桩尖变形等所致)钢活瓣变形缝,用黄砂回填桩孔后再重打;若地下水位较高,待沉管至地下水位时,先在桩管内落入0.5m厚的水泥砂浆作封底,再灌1.0m高度混凝土增压,然后再继续下沉桩管。
.
精品文档
11.(P91)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 按设计图纸放线、定桩位 ? 开挖桩孔土方 ? 支设护壁模板 ? 放置操作平台 ? 浇筑护壁混凝土
? 拆除模板继续下段施工
? 排除孔底积水,浇筑桩身混凝土 12.(P92)成桩的质量检验有两种基本方法 (1)静载试验法(破损试验) (2)动测法(无破损试验)
第三章 砌筑工程
1.(P104)当外墙砌筑高度超过4m或立体交叉作业时,除在作业面正确铺设脚手架板或安装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外,还必须在脚手架外侧设置安全网,架设安全网时,其伸出宽度不应小于2m,外口要高于内口,搭接应牢固,每隔一定距离应用拉绳将斜杆与地面锚桩拉牢。
钢脚手架不得搭设在距离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4.5m以内的地区和距离1~10KV高压线路3m以内的地区。钢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需要穿过或靠近380V以内的电力线路,距离在2m以内时,则应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应采取可靠地绝缘措施。
2.(P104)常用的垂直运输设施有塔式起重机、井架、龙门架、施工电梯 、灰浆泵。
3.(P107)砂浆强度等级以标准养护(温度20±5 及正常温度条件下的室内不通风养护)龄期为28d的试块的抗压强度为标准。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分为M15/M10/M7.5/M5/M2.5五个等级。 在砌砖前应提前1~2d将砖堆浇水湿润,以使砂浆和砖能很好的粘结。 4.(P109)毛石基础是用毛石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成。
5.毛石基础砌筑时,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大面向下;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丁砌坐浆。砌体应分皮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石块后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6.(P110)砖基础下部通常扩大,称为大放脚。 各层大放脚的宽度应为半砖长的整数倍。
7.(P111)普通砖墙砌筑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钉、二平一侧和全顺式。 8,(P111)砖墙的砌筑工序: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清理等工序。
9.(P112)皮数杆是指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高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等高度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 10.(P113)皮数杆一般设置在房屋的四大角以及纵横强的交接处,如墙面过长时,应每隔10~15m立一根。
11.(P113)墙角砌好后,即可挂小线,作为砌筑中间墙体的依据,以保证墙面平整,一般一砖墙、一砖半墙可用单面挂线,一砖半墙以上则应用双面挂线。
12.(P113)三一砌砖法: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P) 优点:灰缝容易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
13.(P113)砖墙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灌缝。
(P113)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的的三分之二。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留斜槎时,除转角外处,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 6拉结筋(120mm厚墙放置2 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14.(P115)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砖石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 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15.(P115)组合砖墙的施工工序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
精品文档
16.构造柱施工时按要求应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高度不宜超过300mm。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1.(P128)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模板的要求:
保证工程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2.(P136)为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保持模板形状,拼板外面要设柱箍。柱箍间距与混凝土侧压力、拼板厚度有关。由于柱子底部混凝土侧压力较大,因而柱模板越靠近下部,柱箍越密。
3.(P137)梁跨度≥4m时,底模应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100。
4.(P132)对于跨度≤2m的现浇楼盖,其混凝土拆模强度可比跨度>2m,跨度≤8m跨度的现浇楼盖拆模强度减少25%,即达到设计强度的50%即可拆模。
5.(P134)滑升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最适于现场浇注高耸的圆形、矩形、筒壁结构。
6.(P138)永久模板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起模板作用,而当浇注的混凝土结构硬化后,模板不在取出而成为结构本身的组成部分。
(P138)压型钢板(波形、密肋型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板作为永久性模板。 7.(P144)模板拆除的规定:非承重模板(如侧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即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8.(P144)拆模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拆除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拆除框架结构模板的顺序,首先是柱模板,然后是楼板底板,梁侧模板,最后梁底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9.钢筋冷拉是在常温下,以超过钢筋屈服的拉应力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提高强度,节约刚度。 10.钢筋的冷拉应力(控制应力)和冷拉率是钢筋冷拉的两个主要参数。 11.钢筋的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和控制冷拉率两种方法。
12.结构的有些部位,如轴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应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直径大于20mm的HRB335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mm的HRB335、HRB400级钢筋,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P148) 钢筋的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电阻点焊。 13.(P153)电阻点焊主要用于焊接钢筋片网、钢筋骨架。
14,(P153)焊接夹具应具有一定刚度,要求坚固、灵巧、上下钳口同心,上下钢筋的轴线应尽量一致,其最大偏移不得超过0.1d,同时也不得大于2mm。
15.(P155)钢筋机械连接常用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直螺纹套筒连接三种形式。
16.(P158)钢筋弯曲后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皮延伸,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故钢筋的下料长度及中心线尺寸。
17.(P164)钢筋代换方法:等强代换、等面积代换。
18.(P166)工地常用预制水泥垫块垫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以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应布置成梅花形,其相互间距不大于1m。上下双层钢筋之间的尺寸,可绑扎短钢筋或设置撑脚来控制。 19.(P168)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
20.(P170)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属于主控项目。 21.(P17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施工配料等。
22.(P174)自落式搅拌机宜于搅拌塑性混凝土和低流动性混凝土。
强制式搅拌机作用比自落式强烈,宜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23.(P176)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即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卸料止。
24.一次投料法即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在鼓筒内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