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二次函数模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2.3 二次函数模型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

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抽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函数对称性的分析与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本节课通过对例题中的二次三项式进行代数分析,探究二次函数性质的由来,使学生从初中对二次函数的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函数的一般通性之后,以二次函数为载体较系统地呈现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它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a x2+b x+c (a≠0), 定义域是 R. 导 练习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 数?若是,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入 项系数,常数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并让学生举例. 教师在引导学生 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口答. 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 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12(1) y=2 x+3 x-1; (2) y=x+; x 动力. 22(3) y=3(x-1)+1; (4) y=(x+3) 2-x; 22(5) s=3-2 t; (6) v=4 π r. 引例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x2, y=2 x2, y=3 x2, y=-x2,y=-2x2,y=-3 x2. 师:如果 b=c=0,则一般2式变为 y=a x (a≠0),下面我们先来研究这类函数的性质.出示引例. 学生在初中已经重点学过二次函数的作图,所以教师只讲2述 y=x的图象画法,其余5个函数的图象,学生分组合作解答,教师巡回观察.最后通过屏幕演示,集体对照. 通过引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描点作图法,并根据所做图象2来分析函数 y=a x 中系数 a 对图象的影响,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学生合作,集体回忆初中所学二次函数的知识. 新 课

新 课 生:观察图象,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各2y?x组的交流结果,最后师生一起汇总得出结论. 2y??2x y??x2 y??3x2 观察图象并完成填空 函数 y=a x2 的图象,当a>0时开 口 .当a<0时开口 ,对称轴师生共同解决例1,教师详是 ,顶点坐标是 . 细板书解题过程,带领学生仔细函数是 函数(用奇或偶填空).| a 分析各个性质的由来. | 越大,开口越 . 例1 研讨二次函数 12 f (x)= x+4 x+6的性质与图象. 2 解 (1) 因为 1 f (x)= x2+4 x+6 2 12 =(x+8 x+12) 2 12 =(x+4)-2. 2 由于对任意实数 x, 12 都有 (x+4)≥0, 2 所以 f (x)≥-2, 并且,当 x=-4时取等号, 即 f(-4)=-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可得出性质: 得出: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 x=-4时,取得最小值-2.记为 x=-4. ymin=-2. 师:这个结论是否是正确的点(-4,-2)是这个图象的顶点. 呢? (2) 当y=0时, 教师通过问题1、2,引导12学生证明上述结论正确. x+4 x+6=0, 2 2x+8 x+12=0, 解得 x1=-6,x2=-2. 故该函数图象与 x 轴交于两点 y?3x2y?2x2 通过对例1中二次三项式的代数分析,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 分析图象与x轴的交点,一方面为描点作图,另一方面为下节研究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做铺垫. 对称性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升华.教师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验证—归纳”四

新 课 (-6,0),(-2,0). (3) 列表作图. y x -6 -4 -2 O -2 以 x=-4为中间值,取 x 的一些值,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表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 观察上表或图形回答: 1.关于x=-4对称的两个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答:相同. 2.-4-h 与-4+h (h>0) 关于 x=-4对称吗? 分别计算-4-h与-4+h的函数值,你能发现什么? 答:f (-4-h)=f (-4+h). 得出性质: 直线 x=-4为该函数的对称轴. 函数在(-∞,-4]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 小结例2中的函数性质: 1.开口. 2.最值. 3.顶点. 4.对称轴. 5.单调性. 练习2(课本例3) 用配方法求函数 f (x)=3 x+2 x+1的最小值和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它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2解:f (x)=3 x+2 x+1 22=3(x+ x)+1 32112=3(x+ x+-)+1 399122=3(x+)+ 3312所以 y=f(-)=,函数图象的对称332个过程,感受数学的 严密性、科学性. 小结函数性质, 将例1的分析条理化. 学生模仿练习.老师巡回观 察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通过练习2,进一 步练习配方法以及巩 固二次函数的性质. 例2是二次函数中a<0的 类型,学生可类比例1,自己得 出图象与性质. 例1与例2分别是二次函数以表格的形式整中 a>0,a<0的两种类型,教理二次函数性质,使师引导学生填表,自己总结出二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次函数的性质表格,对比记忆.

新 课 本例题有两种方 法,方法一:在图象例3板书详细的解题过程. 中用区间分析法,方1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3法二;求一元二次方通过此例题,教师总结一元2例2 研讨二次函数f (x)=-x-4x程或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3 的解集的方法.教师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的性质与图象. 在讲解时可根据学生2 求二次方程ax+bx+c=0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和拓展. 的解,就是求二次函数:y=a x2小结 二次函数的性质.(表格见方法一:在图象+bx+c(a≠0)的根; 课件) 中用区间分析法是比2 求不等式 a x+b x+c<0较简单的一种方法,2的解集,就是求使二次函数:y通过此法可进一步培例3 已知二次函数 y=x-x-6说养学生的读图,识图2=ax+bx+c(a≠0 )的函数值出:(1) x 取哪些值时,y=0; 能力,培养学生数形小于0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结合的思想. (2) x 取哪些值时,y>0, 2 求不等式 a x+b x+c>0x 取哪些值时,y<0. 解 (1)求使 y=0的 x 的值,即的解集,就是求使二次函数 2 求二次方程 x-x-6=0的所有根. 2y=a x+b x+c(a≠0)的函数 方程的判别式 2 =(-1)-4×1×(-6)=25>值大于0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0, 解得:x1=-2,x2=3. (2)画出简图,函数的开口向上.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它与x轴相交于两学生模仿练习.老师巡回观巩固用图象法解点(-2,0),(3,0),这两点把x轴分察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成三段. 骤. 所以当x(-2,3)时,y<0. 当x(-∞,-2)∪(3,+∞)时,y >0. 利用表格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y 11轴是直线 x=-,在(-∞,-]上是33-2 o 3 x -6 练习3 下列函数自变量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函数值大于0、小于0或等于0. (1) y=x+7 x-8; 2(2) y=-x+2 x+8. 2

总结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格见课件). 小 结 1.二次函数的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畅谈本节课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节课的知识点. 3.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 教材 P 84,练习 A组第 1、2题; 教材 P 85,练习 B 组1、2题(选做). 梳理总结也可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进行强调和总结. 作 业 巩固拓展.

二次函数模型

3.2.3二次函数模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抽象的能力.【教学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prs0rsfi8mpoj7ocb09o8y29wt5t00z3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