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教材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 3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 1 章、第 2 章的延续,又为第 4、5、6 章打下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 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 而没有 DNA 的事实,得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课是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基础内容后,从分子层面学习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 DNA 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及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节课两个实验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总结“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②分析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③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实验的能力,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原理、设计做进一步的理解,提升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同时领会实验技术进步对遗传物质探索的重要作用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②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 教学重点:

⒈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㈡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四、教法设计

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 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围绕“将 DNA 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DNA 的作用”这一主线,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

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9 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20 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创 设

上。 情境, 明了:基因位于

20 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问 题

导入 要由 (成分)组成。

学生积极思考 将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 20 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 (成分)组成。 分析当时认为进一步激蛋白质是遗传发学生对物质的原因: 遗传物质认识的研组成蛋白质的究 氨基酸种类有20 种,蛋白质的多样性很容易和生物的多 样性相联系 设问:DNA 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呢? 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 1. 在 20 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二、重 温 肺 炎 双 球 菌 的 转 化实 验

[探究]:格里菲斯的实验 I、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讲述并投影两种细菌及菌落的比较; 投影细菌转化实验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加热杀死的 S 菌和活的 R 菌混合可以导致小鼠死亡?导致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促进活的 R 菌转变为 S 菌的因素是什 么?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剖析、类比、归纳出: 活的 R 型细菌 活的 S 型细菌 [ 知 识 建 构 1]: 加热杀死 让学生的 的 S 型细菌中,思维过程必然含有某种与科学家促成这一转化的思维过。 的活性物质— 程进行碰—“转化因子”。 撞与比较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实验设计]: 艾弗里的实验--寻找遗传 学生合作交流, 透科学研 因子 究的方法 质疑: 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引导学生设 [ 知 识 建 构 培养学生 计实验寻找“转化因子”,关键是设计思路 2] 科学探究 ( 提示: 排除干扰,设法将 DNA 与蛋自 转化因子-- 的能力。 质分开, 单独, 直接地观察 DNA 的作 DNA, 是遗传 用。) 物质。 在肯定学生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利用多 媒体课件重温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讲述并投影: 过度 : 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 DN A 的 纯度 最高的也有 0.02%的蛋白质,因 此, 有些科学家对此结论持怀疑态度。 讲述并投影: 1. T2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说明其 结构 特点、物质(元素)组成、寄生和繁殖 方式。 设疑:1、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2 、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能否标记 C 、H、O、N 中的某种元素? 3、赫尔希和蔡斯设计实验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通过设问引导下一步步引导学生地思考问题, 思考,培回答问题 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探 究 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的实 验 学生讨论, 回 答。 设疑:1、如何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 让学生通过对2、能否用培养基直接来培养噬菌体,原因侵染过程的分是什么? 析来理解离心⒈介绍 T2 噬菌体,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对噬后上清液和沉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投影分别用不同放淀物放射性高射性元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低的原因 程 最后让两组上⒉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台展示讨论的验过程(见课件); 结果, 展示每⒊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得出结论: 一幅图说代表DNA 是遗传物质。了什么? 重点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教师自制的图形, 让学生分析上其中包含了侵染过程图,以及便于学生理清液和沉淀物解所绘制的离心图。 放射性高低的教师归纳总结 原因 设问: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吗? 分析归纳得出 [探究]: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渗透科学 研究的方法 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 支 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结论 [知识建构 3]: 噬菌体的复制 过程中DNA 具 有连续性, 是 真正的遗传物 质。 课 堂 延 伸课堂延伸: 烟 草 [设计实验]: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 花 叶 质是什么? 病 毒 的 侵 染 实验 四、D 展示表格分析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 病NA 毒、RNA 病毒的核酸和遗传物质 是 主 要 的 遗 传物质 比较、推理、归培养学生纳得出结论 [ 建 构 知 识 模仿设计实验,类比、推理、4]: 少数生物的遗 的能力。 传 物 质 是 RNA。 学生合作讨论 完成 归纳能力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课堂 反馈 六、板书设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 (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⒈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活的 R 型细菌 活的 S 型细菌

学生思考并讨训练学生论:DNA 是主由特殊到要的遗传物质。 一般的归 纳能力。 讨论、回答 巩固知识 投影显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⒉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⒈ 实验过程: ⒉ 实验方法: ⒊ 实验结论:

(四)、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1章、第2章的延续,又为第4、5、6章打下基础。在相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o381cd5197tl37kuug5o77k30e8m00qs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