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
公元6、7世纪,在天主教世界的东方,就是在叙利亚,西亚这一带流传着基督教中的一个异教,一个由叙利亚人创立的聂斯脱里教。聂斯脱里是一个人名,由他所支持的这一派的宗教就叫做聂斯脱里教。由于它的本部在东方,对罗马而言相对来说是东方,所以它就随着丝绸之路,随着唐朝时期中国的开放与西方大规模的交流。聂斯脱里教来到中国以后,在中国发展了150年,有一些信徒生活在长安。唐朝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际性的都市,所以聂斯脱里教教徒在长安活动曾经得到从唐太宗,唐玄宗到唐高宗等皇帝的支持,也建立了教堂。
但唐朝晚期,出现了唐武宗灭佛,他灭佛是为了维护中国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所以在灭佛的同时把西方来的其他一些宗教也一起都灭了。唐武宗灭佛之后,聂斯脱里教在中国就消失了,那我们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在明朝末年,天主教的传教士又一次来到中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一块古碑,就是我们要讲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当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基督教从来就没有到达过国土,完全是一个异教的国土,可突然在西安的西郊发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经过研读,发现这个景教就是5、6世纪在西方被驱逐的异教聂斯脱里教。从碑文所记载的一些教义,人物,发现原来天主教的老前辈,虽然不是正宗的一支,只是聂斯脱里教一个偏支曾经来到过中国,这对于天主教世界,或者基督宗教的世界,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国际性的事件,也很好的鼓舞了明末时期来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
这块碑最早当然是被中国人发现的,当时中国人并不知道有天主教,也不知道考古学这样一门学问,所以这块碑和碑上的文字,在中国传统的学问中被称为经石学。经石学家对这块碑可能会有些兴趣,比如钱大昕,他就是一个清朝初年很博学的学的历史学家,经石学家,他写过一篇关于景教碑的景教考,按照景教碑的记载,他说这块碑是在万历年间,长安的居民抛地的时候发现的。但关于具体的内容,钱大昕虽然学富五车,但对于天主教的教义却不了解,所以景教考中没有关于对碑文的解释。另外,清朝一个叫林侗的学者说这块碑是在崇祯年间,一个长安官吏在为夭折的儿子建墓掘地时发现的。
下面两个是明末时期的传教士对石碑的解释,他们懂得中文,是真正对唐代景教碑感兴趣的人。一个是阳玛诺,在《唐景教碑颂正诠·序》中说到:“天启3年(1623年)关中官命启土,于败墙基下获之。”这个与林侗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官员在挖土的时候发现的。另外一个是鲁德昭的记载,这个记载是比较准确的,他说这块碑是在天启五年,就是1625年发现的。
这一时期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中国人信仰基督教了。当时有一个长安的读书人叫张庚虞认识利玛窦,他看到这块碑以后,感觉到这块碑里有一些文字和利玛窦跟我说的话有些相近,感觉到这块碑不是中国一般传统的纪念皇帝或官员功绩的石碑,这个碑帖好像和西方传教士的有关。所以张根于就把这个碑的拓片给了他的朋友李之藻。李之藻是明末入了天主教的中国高官。1625年4月16日李之藻从张根于的手上得到了景教碑的碑文,进行了一番研读,读懂了一些东西,读了以后写了一篇“读景教碑书后”。前面的钱大昕和林侗对景教碑中所记载的内容并不理解,从李之藻开始,加上之后西洋传教士的解读我们才知道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