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领域专利在世界上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通过检索专利分类号A01K61/00下的专利申请为数据来源,一共获取48447条记录。该大组(A01K61/00)下还包括了25个类目的小组,涵盖了鱼类的养殖;鱼病的防治;鱼卵的孵化;浮游动物的养殖如水蚤或轮虫等;海绵、海胆及海参的养殖;环节动物的养殖如沙虫或沙蚕等;贝类的养殖;腹足类的养殖如鲍鱼;腹足类的笼养;双壳类的养殖如牡蛎、贻贝;双壳类的笼养;珍珠的生产;甲壳类的养殖如虾或蟹;漂浮养殖装置如渔排;漂浮养殖装置的连接及锚定;人工鱼场或鱼礁及所用材料、组成;浮动式、组合式人工鱼场及鱼礁;人工鱼场或鱼礁的下沉及锚定;饲喂装置;水生动物的分类、分级、计数和标记如性别鉴定等。因此,A01K61/00在一定程度下较为全面地显示了水产养殖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水平。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专利技术发明的总体情况,并重点分析我国该领域发明专利现状,为专利技术人员及公众提供参考。
在养殖领域中国申请量从2000-2017年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而全球其他国家的申请总量比较平稳,每年的申请量保持在1000件左右。在专利申请的数量上,我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第1申请大国。我国的申请量从2011年起申请量反超全球其他国家的总量,并保持迅猛持续的增长。2017年申请量已经达到4456件,而其他国家的申请总量仅为913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一直以来我国对水产养殖业的研究相当重视、投入巨大。我国为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开展渔业教育、科学研究等,设立了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专门的研究机构,保证了研发创新能力,为我国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利技术的公开,为企业及养殖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信息,进一步促进我国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虽然我国1985年才建立专利制度,较其他国家较晚,前期申请
量较少,但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大力宣传专利知识,并设置专利资助、补贴和奖励等政策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国的申请量有所下降。我国专利面临着从数量增长大国向专利质量强国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低质量或非正常的专利申请进行严格把关,对不诚信的申请人或专利代理公司进行整治,取消部分专利减免等鼓励政策,避免创新假象的发生。
在水生动物养殖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挪威、欧洲、法国、苏联、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都是沿海国家和水产品重要的生产国。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与消费国,渔业产业是它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势良种,在水产品出口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从图2可见,日本和韩国在水产养殖的研发方面一直比较重视,专利申请量靠前,美国排名第4。美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巨大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对渔业的需求,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巨大潜力[3]。传统的水产品养殖国家挪威的专利申请量排全球第5。对于俄罗斯,其在苏联时期具有较多的申请,近几十年来的申请数量较少,因此结合全球现有的水产养殖产业,俄罗斯水产养殖产量在全球中所占的量也非常少,而挪威在水产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每年养殖的鱼类仅三文鱼就达到80万t[1]。技术的研发创新进一步促进和保证了各国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日本、韩国、美国、挪威都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有力竞争国,对专利申请都相当的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我国在生产或出口水产品时,要关注知识产权情况,避免落入他人的专利保护圈内。
国外前10的主要申请人日本占了7位,日本的主要申请人都为企业,而排名第2为韩国的个人申请ParkSongBUM,第3名为韩国国家渔业研究和发展研究所,第7名为比利时的NVBEKAERTSA公司。可见在水产养殖领域日本在研发上有
较大的优势,具有龙头企业,注重研发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技术的转化率上相对较高,能快速地将专利技术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水产养殖行业获得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