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第三册简答题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作者。
巴尔蒙特,俄国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被当时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获得了“诗歌之王”的桂冠。代表作: 《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静》等。
2. 文中多次出现“太阳”一词,该如何理解?
诗歌中的“太阳”不仅仅代表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是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温暖、爱等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是生命不息的追求,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
3. 诗中反复咏叹“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
这是复沓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突出主题。
4.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何精巧独到之处?
全诗运用排比复沓手法使作品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从而突出主题。句式形式上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律跌宕,极富跳跃性。
5.概括全诗主旨
全诗通过对太阳的执着向往,张扬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对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寻梦者》
1. 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简要概括其抒情脉络。
这首诗具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抒情气势。诗的开头与结尾,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感情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诗歌在这种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开启情绪律动的闸门,并在寻贝、养贝的漫漫岁月里,在跋山涉海的艰难求索中使情绪的旋律不断激荡升华。
2. 诗人在寻梦过程中四个九年,有什么用意?
四个“九年”,突出寻贝、养贝(寻梦)的漫长历程。
诗中写到“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暗指梦的生成的不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诗句中“放”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放”写出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圆梦)的珍惜和快乐、幸福、无比激动的心情。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3. 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其内在含义和作用。
娇艳的花象征着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青色的大海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为下文作铺垫。 金色的贝象征着梦的珍贵难得,突出梦的静美与绚丽。 桃色的珠象征着梦的美好诱人,突出了梦的静美与绚丽。
冰山、瀚海象征着寻贝的艰难;海水、天水象征着养贝的艰难。
4. 请归纳分析各诗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体会作用。
这首诗每节三行,在每小节的三行中,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内在情绪及韵律的渲染和强化,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全诗中每节“气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
5. 概括全诗主旨
全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寻梦的过程,揭示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成功事业的获取,都必须付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金黄的稻束》
1、 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是金秋的田野里表现出的成熟的美丽。由此向前延伸,
诗人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是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作“母亲”或是“雕像”,而是据此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金黄的稻束”、“静默”的“雕像”、母亲的疲倦、母亲无言的坚忍和美丽,都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无尽的沉思。
诗的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顺理成章,“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完美地合为一体。
3.有人说这首诗的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请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塑起这座田野的雕像的。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6. 为什么说“站在那儿”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站在那儿的稻束是静穆的,但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7.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
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
最后几句,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母亲)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7.概括本诗的主旨
全诗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采石工》
1.阅读课文,分析采石工的形象?
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
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 “一层层岩石” ,是“山连山的沉默” ,是“坚硬的”岩石,宏阔、艰 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场面, “搓了搓手掌” 他们便 “弯下腰来” 。一“搓”一“弯” ,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
2.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 “纪念碑”?
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
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
深层含义是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3.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
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5. 试概括全文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 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
同”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
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