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九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
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内容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
第1页/共9页
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74页、75页,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
第2页/共9页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提示
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搭积木活动,采取情境图加问题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索算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喜欢搭积木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图片、小棒等实物代替积木摆一摆,教学“问题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交流算法的过程。熟练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3页/共9页
教学难点:经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积木 学具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出示卡通小狗手偶)小朋友们,你看小狗“闹闹”来看大家了,它想跟你们比一比,看谁乘法口诀背的更熟练。
(手偶和同学们对口令背口诀)
2.师:“闹闹”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口算卡片,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好不好?
(出示口算卡,学生抢答) 6×7 8×2 8×5 28÷4 3×9 8×4 21÷7 5×4 42÷6 8×3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为后面展开除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1. 呈现小男孩摆长方体的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好好的观察一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摆的长方体师用几个正方体拼成的?
生:他摆的长方体师用6个正方体拼成的。
师:现在呀,他有48块正方体积木,你知道他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吗?请你们用图片或者小棒代替积木,在小组中摆一摆,
第4页/共9页
说一说。
生1:我们用图片代替积木,6张图片摆在一起,48张能摆成8组。
生2:我们用小棒代替积木,6根小棒摆在一起,48根正好摆成8组。
师:对呀,求48个正方体能摆成多少个长方体,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6,我们前面解决过这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谁能列出算式?
生:48÷6=8(个)
师:这个算式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生:六八四十八……
2. 呈现小女孩摆正方体的主题情境图
师:再看这幅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女孩正在用正方体摆大正方体…… 生2:每个大正方体要用8个小正方体……
师: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用48块这样的小正方体积木,可以摆成多少个大正方体?请小朋友们独立列式解答这个问题,让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生:48÷8=6(个)用“六八四十八”计算。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用“六八四十八”来计算的,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有的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第5页/共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九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 冀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