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探究性实验微课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怀集县第二中学生物学微课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微课名称 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 ①教材版本:人教版 ②教材册(模块)名称:七下 ③所属章节:第四单元第四章 EV录屏软件 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1.2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 2.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难点:观察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 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建构概念 本实验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一一血管》 中的实验。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即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又可以活学活用,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脉细血管。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一)情景激趣 我们已经学习过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 (二)问题引导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靠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判断血管属于哪一种类呢? (三)活动探究 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经过六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配合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互助学习,使得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诀。在探究结束后,加入微课进入实验教学,弥补导学案的缺失。微课通常在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8分钟,能把实验中重点难点等问题,展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进行实验,效果非常好。 实验步骤 1、参照教材和实验视频中的方法步骤包裹和安放小鱼; 2、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强调使用低倍物镜); 3、区别不同粗细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 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后,展示微课,找到实验设计的不足,进行总结改正。如:怎样保证小鱼正常呼吸?为什么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怎样判断视野内流动的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尤其是在最后一个问题,1

作者姓名 知识点来源 录制工具和方法 教学目的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书中有基础知识,同学要总结知识并应用是个比较耗费时间的过程,有了微课展示很清晰的解诀了这个问题。 (四)反馈交流 给学生时间,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展示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或同学进行点拨或者解析。如果有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主动提出,并让学生进入思考后做出点拨和讲解。 1、我们观察到了几种血管? 2、在你看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通过的么? 除了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到血管的种类和特点后,同学们发现小鱼在观察过程中,会跳动,尾鳍也会转换方向或者移动,跳动时鱼尾鳍内软骨会牵拉产生缝隙。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样围观的变化,同学们都很新奇。这也为以后八年级骨的学习打下基础。其实,这个现象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五)应用活化 根据实验结果,检验学生是否能掌握本节课内容,并针对课堂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应用活化新知识。 本实验应总结出:如果在显微镜下是单条血管,则考虑显微镜呈倒像,且流回心脏的是静脉,流出心脏的是动脉。如果在显微镜下是多根血管,首先找到毛细血管,因为它们里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然后看毛细血管两端的血管,流入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流出毛细血管的是小静脉。此时不考虑显微镜下呈倒像了,因为到过来也是流入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流出毛细血管的是小静脉。 教学反思 从学生做实验相片影集导入,很快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接着又呈现几段学生实验现象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现象,有利于自主实验后归纳总结出各种血管内血流方向以及血管特点。 微课视频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实验操作更加高效。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及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观察能力。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及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观察能力。 名师点评

2

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探究性实验微课教学设计

怀集县第二中学生物学微课教学设计作者单位微课名称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①教材版本:人教版②教材册(模块)名称:七下③所属章节:第四单元第四章EV录屏软件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1.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1.2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2.能力目标:2.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c5f0sd786x2111f20r4n7xz5ee5l00bi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