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反应过程:(一)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 2. 葡糖-6-磷酸转变成葡糖-1-磷酸 3.葡糖-1-磷酸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4.α-1,4-糖苷键式结合 5.糖原分支的形成

肌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不同点: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但是生成G-6-P之后,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G-6-P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 限速酶:糖原合酶

7. 糖异生(概念、原料、组织和细胞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理意义)。 概念: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原料: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组织和细胞定位: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反应过程:(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二)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三)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关键酶:葡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1、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生理意义:(一)维持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8. 乳酸循环(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肌肉通过糖无氧氧化产生的乳酸,经血液进入肝脏而糖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种乳酸、葡萄糖在肌肉、肝脏组织间的循环互变称为乳酸循环( lactate cycle, Cori cycle ) 生理意义:

① 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② 避免乳酸的浪费(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③ 促进肝糖原的不断更新 9. 2,3-BPG支路。

红细胞内的糖酵解过程中, 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经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的途径,称为2,3-BPG旁路。该过程需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PGM)和2,3-BPG磷酸酶(BPGP)催化。 2,3-BPG功能: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 10. 血糖及其调节(血糖的概念,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来源和去路,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

血糖的概念:血液中葡萄糖称为血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3.89~6.11mmol/L(邻甲苯胺法) 血糖来源: 食物糖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肝糖原在肝内分解、非糖物质在肝和肾内糖异生 血糖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转变成其它糖及衍生物、[血糖]> 8.9mmol/L形成尿糖 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降低血糖:胰岛素 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熟悉】糖的生理功能(P111),糖酵解的调节(P115),巴斯德效应(P125)。血糖水平异常(P139)。糖化血红蛋白(P140)。糖的消化吸收(P112)。

第七章 脂质代谢

1.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其种类。

人体需要,但又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脂肪动员(概念及过程,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概念和作用,脂解激素和抗脂解激素)。 概念: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三种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脂肪动员。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 过程: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分解产生的甘油二酯被甘油二酯脂肪酶进一步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一脂,甘油一脂被甘油一脂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概念和作用: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有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

脂解激素:增加脂肪动员限速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等。

对抗脂解激素因子:抑制脂肪动员。 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 3.甘油的代谢。

甘油转变为3-磷酸甘油后被利用,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甘油转变为3-磷酸甘油,然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循糖代谢途径分解或转变为葡萄糖。 4.脂肪酸的β-氧化。

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核心过程

脂肪酸氧化的定义:脂肪酸在胞液中活化成脂酰CoA,在肉碱帮助下进入线粒体基质进行β-氧化,每次β-氧化可产生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1分子NADH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偶数碳脂肪酸最终产生乙酰CoA,奇数碳脂肪酸除乙酰CoA外,还有1分子丙酰CoA。

部位:脑和成熟红细胞不行。肝脏、肌肉最重要。亚细胞:胞液、线粒体 过程:(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3)脂酰CoA的β-氧化(线粒体)

5.酮体(概念,酮体的生成、利用及意义)。

概念: 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的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总称为酮体。 酮体的生成:酮体在肝生成: 肝脏的线粒体 ;原料: 乙酰CoA;限速酶:HMGCoA合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

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利用部位:心、肾、脑、骨骼肌(线粒体);利用酮体的酶: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骨骼肌),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骨骼肌),乙酰乙酸硫激酶(心、肾、脑)

意义:1. 在饥饿、运动条件下,酮体是脑组织和肌肉的主要能源。

2. 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6.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原料,部位,限速酶)。

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代谢)NADPH+H+(供氢体)ATP、HCO3-(CO2)、Mn2+、生物素

部位:胞液:16碳的软脂酸合成的场所。 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 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7.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

不同来源脂肪酸在不同器官以不完全相同的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一)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场所(二)甘油和脂肪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三)甘油三酯合成有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两条途径 8.磷脂的种类、功能及组成特点

组成:磷脂(phospholipids)由甘油或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含氮化合物组成。

种类: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体内含量最多)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

功能: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息分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提

9.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限速酶、重要的反应步骤及调节),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 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乙酰CoA和NADPH是胆固醇合成基本原料,胆固醇合成由以HMG-CoA还原酶为关键酶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 重要的反应步骤:1. 由乙酰CoA合成甲羟戊酸(胞液), 2. 甲羟戊酸经15碳化合物转变成30碳鲨烯,3. 鲨烯环化为羊毛固醇后转变为胆固醇(内质网) 调节:胆固醇合成通过HMG-CoA还原酶调节

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转化为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10.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组成特点,合成部位及功能,载脂蛋白概念及功能)。

CM VLDL LDL HDL 密度 <0.95 0.95~1.006 1.006~1.063 1.063~1.210

组成 脂类 含TG最多, 含TG 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 含脂类50% 80~90% 50~70% 40~50%

蛋白质 最少, 1% 5~10% 2 0~25% 最多,约50%

载脂蛋白组成 apoB48、E AⅠ、 apoB100、CⅠ、 apoB100 apo AⅠ、 AⅡ AⅡ AⅣ、 CⅡ CⅢ、 CⅠ CⅡ、CⅢ E

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血浆 肝、肠、血浆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内源性甘油 转运内源性胆固 醇 逆向转运胆固醇 及胆固醇 三酯及胆固醇 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载脂蛋白的功能: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②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熟悉】脂质的消化和吸收及特点(P148-149),酮体生成的调节(P158-159)。CTP:磷酸胆碱胞苷酰转移酶(CCT)的四个结构域(P161)。血浆脂蛋白代谢概况,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P173)。

第八章 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特点:① 反应温和:37℃、pH接近中性② 需酶催化③逐步氧化,逐步放能,可以调节;释放能量的40~55%以高能键储存④生物氧化以脱氢方式为主⑤H2O的生成: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CO2来源:有机酸脱羧产生 2、呼吸链的概念。 定义: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种酶和辅酶组成的反应体系,代谢物脱下的氢或电子经这一体系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

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3、组成呼吸链的复合体。

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内膜)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内膜的内侧) 复合体Ⅲ:泛醌-Cytc还原酶(内膜) 复合体Ⅳ:Cytc氧化酶 (内膜)

泛醌和Cytc不存在于复合体中,它们是可移动电子传递体。 4、呼吸链组成成分的作用及排列顺序,人体重要的两条呼吸链。

(1) ① NAD+ 、NADP+ 递氢体 接受1个氢原子和1个电子 ②FMN 、FAD 递氢体 传递2个氢原子 ③铁硫蛋白 单电子传递体

④泛醌(辅酶Q) 递氢体 传递2个氢原子 ⑤细胞色素 单电子传递体 (2)①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②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4、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偶联部位, P/O比值,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P/O 比值: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成ATP的摩尔数(或一对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ATP分子数)。 5、ATP合酶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 F1:亲水部分 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颗粒状突起,催化ATP合成。 F0:疏水部分,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跨内膜质子通道 。 6、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P188-191)

①体内能量状态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②抑制剂可阻断氧化磷酸化过程③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氧化磷酸化和产热④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机体氧化磷酸化功能。⑤线粒体的内膜选择性协调转运氧化磷酸化相关代谢物

7、能量的利用形式和储存形式、ATP循环。 利用形式:ATP

储存形式:磷酸肌酸(主要存在于肌肉、脑组织)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ATP循环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最基本方式

8、胞液中NADH的氧化。

(1.)?-磷酸甘油穿梭作用(α-glycerophosphate shuttle) ① 部位 脑、骨骼肌

② 胞液中NADH经?-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 氧化生成1.5个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malate-asparate shuttle) ① 部位 肝、心肌

② 胞液中NAD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 线粒体氧化生成2.5个ATP

9、生物氧化所需酶类 不需氧脱氢酶,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

熟悉: 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P186),能量与磷酸基的转移,超氧物歧化酶(P193),加单氧酶(P193)。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种类,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概念: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种类:缬,异亮,亮,苯丙,蛋,色,苏,赖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

2、氨的代谢(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氨的转运)。

来源:氨基酸脱氨胺类脱氨;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

去路:合成尿素排出(主要);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含氮物;经肾脏以铵盐形式排出

氨的转运:在脑、肌肉合成谷氨酰胺,运输到肝和肾后再分解为氨和谷氨酸,从而进行解毒 3、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转氨基作用;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为主);氨基酸氧化酶催化脱氨基 4、氨的主要代谢去路-尿素合成:(鸟氨酸循环的概念及酶促反应过程、尿素生成的意义。) 鸟氨酸循环的概念:以鸟氨酸为变化的起点,氨和CO2为原料,经过瓜氨酸和精氨酸,构成了一个尿素生成的循环过程。

酶促反应过程: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线粒体)2、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线粒体)3、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带琥珀酸(胞液)3、精氨酸带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4、精氨酸水解为尿素并再生成鸟氨酸(胞液) 尿素生成的意义:排氨解毒

5、一碳单位的概念、形式、转运载体、生成及生理意义;

概念、形式: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常与四氢叶酸结合而转运和参与代谢。

转运载体:四氢叶酸,FH4 生成:能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主要是His、 Gly、 Ser、Trp 生理意义:①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及甲硫氨酸等的合成将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密切相连②参与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间接供体)③一碳单位代谢障碍会影响DNA、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④磺胺类药及甲氨蝶呤等是通过影响一碳单位代谢及核苷酸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

6、甲硫氨酸循环的概念、生理意义。

概念:从Met活化为SAM,SAM供出甲基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然后进一步转变成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接受N5-CH3-FH4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Met的过程。 生理意义:1. 使N5-CH3-FH4释出-CH3重新变成游离的FH4,继续运载一碳单位。2. SAM提供甲基进行甲基化反应3. 减少甲硫氨酸的净消耗,重复利用以满足机体对甲基化供体的需要

熟悉:食物蛋白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197-200)。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两条途径(P201)。?α-酮酸代谢(P06)。高血氨和氨中毒(P211);氨基酸脱羧基生成的几种胺类物质的生理作用(P211-21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

反应过程:(一)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2.葡糖-6-磷酸转变成葡糖-1-磷酸3.葡糖-1-磷酸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4.α-1,4-糖苷键式结合5.糖原分支的形成肌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不同点: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bai1ur8v76vac3m0a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