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 栽培技

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GB5084 GB15618 GB/T 19630.1 GB/T 19630.2 GB/T 19630.3 GB/T 19630.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

第 1 部分:生产 第 2 部分:加工 第 3 部分:标识与销售 第 4 部分:管理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

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 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 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稻米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有机稻米质

量要求,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包括稻谷和成品米)

3.3 常规 指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按照本标准实施管理的。

3.4 转换期 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

3.5 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 指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 用

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投入品 指在有机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所有物质或材料。

3.8 稻田轮作 指在同一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耕作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 3.9 有机水稻种子 指按有机农业要求生产的水稻种子。

3.10 认证 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组织给予书面保证来证明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 体系

经过系统的评估且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3.11 生产基地 指具有一定面积、集中连片、与周围隔离或设有缓冲带的有机农业生产区域。 4 要求

4.1 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4.1.1 田块必须集中连片,其内不能夹杂非有机田块。

4.1.2 周围 1.5 公里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等企业) 交通干线边,

大型养殖场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4.1.3 生产基地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山、河、道路、林带等)或设立不 少于 30 米的

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的标志。缓冲带上若种植作物,必须按有 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处理。

4.1.4 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用的灌溉水不受禁用物 质的污染。 4.2 环境质量要求 4.2.1 土壤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选择时,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T级标准。

4.2.2 灌溉水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应符合 GB5084的规定。

4.2.3 空气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T级标准和GB9137勺规定要求。

4.3

农事管理要求

4.3.1 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 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有机稻生产计划和生产 计划的实

施,统一农事管理。

4.3.2 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

4.3.3 加强环境监控和生产过程监管, 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控制和跟踪, 防止不符合 要求的情况

出现。

4.3.4 田块/ 农场地图 地图应清楚地表示出基地内田块的大小和位置、田块号、边界、缓冲区、相

邻田块使

用情况。还要表示出种植的作物、建筑物、树木、河流、排灌设施和其他相应的地块标志 物。

4.3.5 建立基地档案,做好过程记录。

4.3.5.1 农事管理记录 农事管理记录应真实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如品种、育插秧的日期、耕作及灌

溉的日期

和方式、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物质投入、气候条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收获日期、 产量、干燥方法、贮藏地点和其他观察的过程纪录。

4.3.5.2 投入品记录 投入品记录要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记载基地以外的投入,包括使用物质的类型、

来源、

购买理、使用量、使用原因、日期和田块号。

4.3.5.3 收获记录 收获记录应显示产品的类型、收获设备、设备清洁程序、田块号、收获日期、产

量。

此时开始设计批号。

4.3.5.4 贮藏记录 贮藏记录要显示仓库号、贮藏能力、日期、产品种类、批号、进库量、出库量、出

库 日期及运往目的地。对于仓库清洁,害虫发生情况和控制措施也要详细记录。

4.3.5.5 销售记录 销售记录包括销售发票、销售日期、购买定单、提货单等,内容包括销售日期、产

品 名称、批号、销售量、购买者。

4.3.5.6 标签 标签应包括产品的类型和数量、生产者的姓名和地址、认证机构和认证号、批号。 4.3.5.7 有机原料批号的编制方法

有机原料批次号的形成包括 YL、收获期(年、月、日)、生产地块(N**** — **** ), 如:

YL20120930N6015-05.02表示2012年9月30日从第六管理区15作业站5号2区收获

的稻米原料, YL 为原料缩写, N**** 为管理区作业站编号。

5 检测 5.1 检测项目

5.1.1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一般要求全项检测。 5.1.2 环境质量确实好的,检测项目可由认证机构来选定 5.2

检测方法

5.2.1 土壤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 5.2.2 农田灌溉水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 5.2.3 空气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

GB15618中 5.1 , 5.2 执行。 GB5084中 6.2 , 6.3 执行。 GB3095中 6.1 , 6.2 执行。

6 有机转换期

6.1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转换期一般为

18 个月以上。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

12

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 个月的转换期。

6.2 转换期内生产基地的一切农事活动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操作,

生产的稻米只能按有机转换期产品处理。

但其

6.3 转换期内, 生产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恢复稻田生态系统的活力, 降低土壤有毒 物质的含量,

不断提高基地的环境质量。

7 生产过程 7.1 关键生育指标

a 播种期 4 月 10 日至 4 月 20 日 b 移栽期 5 月 15 日至 5 月 25 日 c 齐穗期 7 月 28 日至 8 月 5 日 d 黄熟期 9 月 15 日至 9 月 18 日 7.2 育苗 7.2.1 种子选择

7.2.1.1 种子质量符合国家部颁二级标准。

7.2.1.2 选择适合于当地土壤、 气候条件, 品质优良、抗逆性强、 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7.2.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7.3 种子处理

7.3.1 按每亩用种 4 公斤准备,做好芽率试验。 7.3.2

选种:浸种前在阳光下晒种 2-3 天,结合进行脱芸和风筛选。用比重 1.13 的 盐水( 50kg

水加大粒盐 12.5kg )选种,捞出稻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 掉附着的盐分。

1-2 次,洗

7.3.3 浸种消毒

7.331 蜂胶醇溶液(10克蜂胶加乙醇50ml) 50ml兑水50kg,浸种50kg,浸种5-7 天,每天搅

拌2-3次。水温保持在10-12 °C。

7.3.3.2 1 %石灰清液水浸种2—3天,再用清水浸种3-4天,水温保持在10-12 然后催芽。

C,

7.3.3.3 温汤杀菌:100斤种子放入120斤60 的温水(用木棍搅拌将水温降到常温 即可),杀菌

C

后的100公斤种子放入200公斤温度为12、浓度为1%勺石灰水中浸种9 天, 当种子能够看见种胚、用手

C

捻开成粉末、没有硬心即可催芽。

7.3.4破胸催芽:浸好的种子在30-32 温度下破胸,22-25 均匀催芽,根芽长以 1-2mn为准,在背

C

C

风阴凉处晾芽待播。

7.4 苗床准备

7.4.1 选择符合有机生产环境条件,符合旱育、土质肥沃、背风向阳、适当集中的固 定秧田,秧苗田

的井、池、床、路、沟、林综合配套,坚持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培 肥置床,常年积造有机肥和备制床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9u693vfd4yj364q360565jb3urvy011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